周二的午后,阳光正好。当我像往常一样,兴冲冲地走进常州老年大学时,电子屏幕上滚动的“社团活动嘉年华”“课程开放月等你来”的字样,如同一股青春的激流,瞬间注满了我的心田。这所校园,永远洋溢着一种探索的热情与生命的活力,每一次踏入,都像赴一场与更好自己的约会。
你的心愿是什么?作为声乐戏曲系的一名学生,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我心中早已清晰如泉:“一是为了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技巧,把歌曲唱得优美动听;二是为了收获健康与快乐。”这简单而纯粹的心愿,是我每周背上书包、走进教室的全部动力。
今天的声乐课,便在姜超老师那句熟悉的、近乎口诀式的要领中开始了——“声音要发在嘴唇外面”。这简短的七个字,却是我们通往优美歌声的密钥。在复习歌曲《请跟我来》时,姜老师敏锐地捕捉到了男生们声音的拘谨,他幽默而精准地指出:“你们的声音还藏在喉咙里,没有大胆地‘唱出来’。” 一语中的,让我们在笑声中领悟了开放与共鸣的奥秘。
随后,课堂进入了全新的篇章——学唱新歌《心愿》。姜老师介绍,这首歌曲情感丰沛,如同一幅多彩的画卷,可以描绘爱情的渴望,也能抒写青春的追忆,甚至承载战争的坚韧。它从个人细腻的情愫,延伸至对社会广阔的关怀,瞬间俘获了所有人的心。
而当姜老师亲自示范时,他那富有磁性的男高音,如同一道温暖的阳光,流淌过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歌声令人陶醉,一曲终了,同学们报以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这掌声,是敬佩,更是向往。
接下来的学唱过程,姜老师展现出了极大的耐心。他逐句教唱简谱,待旋律熟悉后,再一字一句地代入歌词。当我们完整地唱完第一遍后,他没有泛泛地夸奖,而是给出了两条珍贵而具体的建议:“‘风是我的呼唤’这一句,情感可以再充沛一些,让呼唤更有力量”;“‘今夜只等与你梦里相见’,请尝试用‘高音低唱’的方法,营造出一种内敛而深情的期待。”我们按照他的指导,重新投入歌唱。这一次,我们不再是简单地模仿音符,而是在用心雕琢每一个乐句。果然,当我们再次唱响时,姜老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肯定道:“这一次,我听到了情感!也找到了高音低唱的感觉!” 这寥寥数语的鼓励,像一阵春风,给了我们莫大的信心和前行的动力。
那一刻,我豁然开朗。我们来到这里的“心愿”,不正是在这样一点一滴的进步中,逐渐变成现实的吗?从“声音在嘴唇外面”的技巧锤炼,到对《心愿》情感的深刻理解与表达,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歌唱的技艺,更是心灵的愉悦与精神的丰盈。当技巧与情感在歌声中完美融合,我们便遇见了那个更健康、更快乐,也更美好的自己。我们的心愿,正如同这悠扬的歌声,清晰地、动人地,响彻在唇边,回荡在心间。
(声乐戏曲系 声乐中级美声23409 潘仪芬)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