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展示、交流>>学员习作>>文章内容
“成语典故之都”—— 邯郸
发布时间:2025-10-31    点击:    来源:原创

  今年五月,我去了一趟河北邯郸。

  从山东聊城入河北。车过聊城,天地便豁然开朗了。大巴车在华北平原上疾驰,五月的风,是软软的、暖暖的,像妈妈的手抚摸着无垠的麦田,风过处,便荡漾起层层金色的麦浪,路旁的白杨树,叶子给阳光照得透明,亮晶晶的,就像一片片绿色的翡翠,大巴车就在这绿与金黄交织的缎带上,朝着“成语典故之都”邯郸驶去,将身后的麦浪,路旁的白杨,远远地抛在了地平线里。

  我的心思,便不由得从这车窗里飞出去,飘向那座名叫邯郸的古城了。邯郸,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它的建城史,可以追溯至商代(公元前约1300年),战国时期(公元前386年)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长达158年,它也是秦始皇的出生地。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都城邯郸作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与1584条成语相关,学步桥,武灵丛台,回车巷等与成语典故相关的遗址,是邯郸文化遗产的核心,也是我此行游览打卡的著名风景点。

  邯郸,那是一座沉在成语里的古城,每一个典故,都像一枚温润的和田玉(——我想起了和氏璧),藏在历史的尘埃里,待人拂拭,便透出暖暖的光来。

  最先想到的竟是那最带些傻气的“邯郸学步”。遥想那位燕国的少年,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来到这赵国的都城,在他想来,这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定然是与别处不同的,是融汇了文采风流的。于是他日日立在街边,看人来人往,揣摩,效仿,一个专注得有些执拗的身影,在繁华的街市,一板一眼地,想要将那处于他人的风骨,融进自己的生命里。结果,非但赵国的步伐没有学会,连自己原本的走法也忘得干干净净,只好“匍匐而归”。这故事常被用来训诫那些盲目模仿的人,那举手投足间的风华,原是整座城池的文化气韵氤氲出来的,岂是单学一个步伐便能窃取的呢?

  车子微微颠簸了一下,将我的思绪从遥远的古代拉了回来。窗外,华北平原的景色依然沉静而壮阔。这 平坦的土地,似乎天生就是为那些大开大合的故事准备的。譬如“围魏救赵”,想那孙膑,坐在缁车里,盖毯掩住残废的双腿,面对来势汹汹的庞涓和魏国精兵,它不去硬碰那邯郸城下的铁壁,目光却如这平原上的鹰,倏忽间掠过千山万水,直扑魏国的都城大梁。这一着,好魄力,好眼光,他调动的不再是单纯的军队,而是天下形势。那庞涓纵然勇猛,也不得不像一头被牵住鼻子的蛮牛,愤然掉头回奔,最终殒命于马陵道。这智谋就像这平原上的风,他看不见它从何处起,却见千里麦浪为他而伏倒。

  我正神游天外,前座俩小情侣一阵轻微的争执声又让我想起另一个关于“争执”的美谈——“负荆请罪”,那是莽撞而直率的廉颇,心里憋着一股不平之气,扬言要羞辱那靠口舌取胜的蔺相如。而蔺相如呢,他并非畏惧,只是为了那“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大义,便处处引车回避,这需要何等的隐忍和胸襟哇!更难得那位老将军,一旦醒悟,便抛开所有的虚荣和价值,裸露脊背,背负荆条,坦荡荡地登门请罪。这一将一相,他们的“和”,不是一团和气,而是在冲突的火焰中淬炼出的,如金石一般坚固的“和”,那“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的结局,至今读来,犹令人热血沸腾,心向往之。

  还有那“胡服骑射”,赵武灵王,真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在那华夷之辨根深蒂固的年代,他敢于向那宽袍大袖的旧传统挑战,下令举国改穿短小精悍的胡服,学习骑马射箭。这需要的,不仅仅是眼光,更是破除千年积习的勇气,可以猜想,当时的非议与阻力,定然如这天空的乌云那般沉重。但他力排众议,硬是为赵国带出一支来去如风的铁骑。这变革,有如给一个文明注入了野性的活力,让它重新挺立起来。

  导游的声音响起:“邯郸到了”,我收回望向窗外的目光,这一路,仿佛不是我在走向邯郸,而是那些古老的成语,穿过岁月的时光纷纷向我走来,与我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它们告诉我,这里有对“美”的痴迷追寻,有扭转乾坤的惊人智谋,有包容忍让的君子之风,也有袒露脊背的真诚悔过,更有打破陈规的 雄风气魄。

  这一路的麦浪,这一城的典故,是这片古老的土地最珍贵的收获,我下了车,踏上邯郸的土地,五月的暖风,依旧软软地吹着。

  ( 文史语言系 范仲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