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展示、交流>>学员风采>>文章内容
重读《桃花源记》
发布时间:2025-10-27    点击:    来源:原创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魏桂军老师的带领下,解读了三堂课。魏老师总说这个《桃花源记》初中要考,高中要考学,甚至大学也在学,我们的老年大学依然在学。初中我们学习“其然”高中我们探究“其所以然”大学追问“其所未尽然”。今天魏老师在老年大学为我们解开了多棱水晶话《桃源》,通过文学之脉的“异”“隐”“问津”展现了政治学之维《避秦》,最后通过哲学之镜发现武陵客,桃源,君子圈。原来人人心中皆有桃花源。

  陶渊明创作的《桃花源记》给任何时代的任何人,都是一种向往。一种精神释放。在年轻人中,这些创新的形式之所以能成功,根本原因在于《桃花源记》的核心精神与当代年轻人的心态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对“内卷”与压力的温柔反叛:在充满竞争的时代,“桃花源”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精神上的“避难所”。它代表了对慢生活、自然和谐与内心平静的向往,是对现实压力的一种温和抵抗。

  “理想生活”的具象化:文中所描绘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社区图景,是古人设想的乌托邦。今天的年轻人同样在构建自己的“桃花源”——它可能是一个精心打理的社交账号主页、一个志同道合的线上社群,或是一种逃离大城市、回归田园的生活方式。经典内核的延续与升华:现代演绎不再局限于避世隐居,而是更强调 “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意味着桃花源不必远求,它更是一种乐观、通达的内心状态。这种解读让古老的文本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更容易被追求个性与内心成长的年轻人所接受。

  总而言之,《桃花源记》早已超越了文言课的范畴。它通过各种各样的新形式,持续为年轻人提供着文化享受和精神慰藉,这本身就是其经典魅力最有力的证明。

  (文史语言系 钱丹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