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款秋风起,金桂又飘香。
阔别常州老年大学一个多学期了,今天,我又走进了这个课堂里。没想到的是,同学们竟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我。想我一介农夫,一个“乡下人”,竟有如此殊遇。一高兴,就激动成了这幅“尊容”(有同学拍照为证),实在不敢恭维。不过略感宽慰的是,听说连沈从文先生当年喝到了那碗“甜酒”,都是有些失态的。于我来说,即使丑态百出,又有何妨?
我知道,同学们给我的厚爱,是对我的鞕策与鼓励,我当努力回报,不敢有丝毫懈怠。
二零二三年九月,我第一次走进常州老年大学,终于圆了我的大学梦!我仿写儿歌《老儿郞》一首(老呀吗老儿郞,背着书包上学堂,不为考职称,不为上新岗…)用长长的四节,抒发心中的感动。
我第一课是旁听魏老师的《走进国学》,讲孔子。魏老师从容随和,从讲台左边踱到讲台右边,边走边娓娓道来。他从三个方面讲述:1从自传见孔子。2从家世见孔子。3从封号见孔子。我记住了关于“野合”,“闻韶”及历朝历代给予了他十大封号的典故。我当即感觉到:这,就是我想要的。我将在这里吸取丰富的知识,充实我的大脑,营养我的精神。
到了下一个星期一,我才以正式学员的身份,坐在了吴老师的《大学语文》课堂上。吴老师神采奕奕,两眼放光。讲话风趣幽默,常引起哄堂大笑。我在《期末最后一节课》中有过描述。我也曾发表过一篇小作文《正月初九》,吴老师专门发文给予很高的评价,使我受到很大的鼓舞。
二零二四年春季开学,学校经多方努力,请来了江苏理工大学的李秋新教授作我们的老师。李老师朴实无华,沉稳厚重,有学究气,讲起课来却自由奔放,如江河一泻千里,似山峦延绵不绝。他给我们讲诗歌的起源,讲文学的本质,讲文学美的境界与极致,讲文学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他告诫我们:文学应有温柔敦厚的模样。他语言组织严密,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一个多余的词。我的小作文《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有过描述。
二四年寒假前,我去听了董老师的公开课《经典选读》,那又是另一番景象。董老师着一袭白色长裙,微胖的脸上笑意盈盈,像个未褪尽羞涩的小姑娘一样。但她讲的却是战场上的金戈铁马,朝廷里的勾心斗角,英雄末路的荡气回肠。从吴起杀36人泄愤讲起,直到被楚国贵族所杀。一个卓越的军事人才,立下赫赫战功,却以悲惨的结局谢幕。为了让我们能深入人物的内心,董老师放了一段影像:吴起中了小人暗算,被迫逃离魏国。他跳下马车,眼望起伏的群山,双泪长流:这都是我率领将士们浴血奋战,一寸寸打下来的山河啊!可惜不久又要被秦国夺走,惨遭蹂躏。
董老师的这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写了《董老师的一节课》做了记述,还报了董老师的下学期的班。遗憾的是,春节后我因有事留在了老家,直到今天,也未能再次聆听董老师讲课。
国庆长假后,我来到了常州,见到了久违的老师和同学们。
我搜索了很久,想找一个词来形容我就读老年大学后的心情。“感恩”?是的,感恩尊敬的学校领导,感恩知识渊博的各位老师,感恩热情可爱的同学们。但这不够,它太过泛泛,太淡漠了,它所能表达的不如我的内心炽烈。一个梦做了六十年,终于如愿,怎能敷衍了事?我还要继续寻找。
至于我们的学校,我倒是有了准确的定位,它是我圆梦的地方,是我心中的圣地。
我圆梦的圣地——常州老年大学!
(文史语言系 龚运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