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展示、交流>>学员习作>>文章内容
惊世蘑菇云,强国力千钧
发布时间:2025-10-20    点击:    来源:原创

  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上空,一朵蘑菇云骤然升起,伴随震彻寰宇的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如今,六十一年光阴流转,那声“东方巨响”依然在历史长河中回响,诉说着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史诗。

  这声巨响的背后,是临危受命的战略抉择。新中国成立之初,核威胁的阴影笼罩在国土之上,没有核武器,国家主权与安全便无从保障。1955年1月,党中央在彻夜长谈后作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决策,毛泽东那句“这个事总是要抓的”,开启了一段攻坚克难的征程。当1959年苏联撤走全部专家、撕毁协议,当国民经济陷入困境,陈毅“把裤子当了也要搞出来”的呐喊与毛泽东“原子弹不能下马”的决断,让“596”这个代号承载起整个民族的希望。

  这声巨响的背后,是以身许国的无悔奉献。世界物理学界知名的王淦昌隐姓埋名17年,以“王京”之名扎根戈壁;周光召放弃深耕多年的基础理论研究,毅然投身核研制秘密工作。在平均海拔3200米的金银滩,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中,科研人员、工人与战士们每日仅靠8两粮食度日,用开水冲酱油充饥,却凭着“一把铝壶闹革命”的韧劲攻克难关。邓稼先带领团队用算盘和手摇计算机勾勒出原子弹设计轮廓,几十麻袋草稿纸见证着他们“干得最欢、最带劲”的黄金时代。

  这声巨响的意义,早已超越武器本身。它彻底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与核讹诈,让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挺直了脊梁。正如邓小平所言,这是一个民族能力与兴旺的标志。更珍贵的是,这段征程孕育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从“神舟”问天到“北斗”组网,从“嫦娥”揽月到“天问”探火。每一项国之重器的诞生,都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跨越时空传承。罗布泊的轰鸣虽已远去,但那些隐姓埋名的英雄、那些攻坚克难的身影、那些赤诚报国的情怀,永远值得铭记。

  六十一年风雷激荡,六十一年薪火相传。那朵蘑菇云照亮的不仅是当年的戈壁,更照亮了民族复兴的征程。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致敬的不仅是一颗原子弹的诞生,更是一种精神的永恒——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国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勇毅前行;这种精神有千钧之力、如万般重器为中华之强盛保驾护航!

  赋诗一首以致深深的敬意!

  七律·纪念一弹成功爆炸61周年

  蘑菇云涌耀苍穹,巨响东方震九重。

  六一华年星斗转,万千气象山河丰。

  群英隐姓埋戈壁,众志攻坚达险峰。

  一弹功成百世业,千钧重器国威隆。

  (文史语言系 孙和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