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到身边一些同学的朗诵,声音悦耳,字正腔圆,我不禁好奇:“你们常州本地人,普通话怎么说得这么好?还这么会朗诵,是专门学过吗?”她们笑着告诉我:“是啊,我们是在何林老师的朗诵班上课的。”
“还有朗诵班?”我心动了。正巧这学期老年大学新增设了经典诵读(基础班),我迫不及待地报了名。
如今课程已上到第五讲,每一堂课都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而我,也深深被何林老师的魅力所吸引。
何老师的课堂,既有知识的深度,又有情趣的温度。她曾在广播电台担任播音员,也在电视台做过节目主持人,专业功底扎实,教学却丝毫不显枯燥。她将艰深的发音技巧,化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口诀:“提打挺松”“一箭四雕”“挺软腭,提颧肌”……那些我从未听过的专业术语,在她的讲解中变得亲切可感。
她教我们“声断气不断,声断情不断,声断意不断”,也教我们“声要收其中,情要取其高,气要取其深”,更让我们牢记“句首换气,换气到位,换了就用,留有余地,吸气无声”。每一个知识点,她都会走下讲台,走到我们中间,耐心倾听,一一指导,鼓励我们上台范读。课堂在她的引导下,变得既像一场声音的修行,又似一次心灵的放飞。
何老师博学多才,却不居高临下。她告诉我们,她每天都要坚持朗诵两篇以上文稿,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常在视频号上朗读作品,也乐于与我们分享她的朗读心得。她让朗诵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而是每个人都能触摸的美好。
更令人感动的是她的责任心。每天九点上课,她总是提前半个多小时到教室,辅导早到的同学,播放文稿录音,督促我们练习。对于因故缺课的同学,她更是利用休息时间,细心补课,从不落下一个人。那份耐心与细致,温暖着每一位学员的心。
因为喜欢何老师,我也越来越喜欢上朗诵课。在她的课堂上,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发声、如何表达,更找回了对语言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
何其有幸,能在白发之年遇见这样一位引路人。她用声音点亮文字,用专业唤醒热爱,用耐心守护初心。
如果你也喜欢朗读,如果你也想在诗歌与散文中寻一份宁静与喜悦,那么,何林老师的经典诵读班,你一定不要错过。
(文史语言系 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