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林老师的朗诵课中,气息训练环节尤为精彩,核心围绕五大要点展开,兼顾理论与实操:
(一)基础规范:核心20字要领
以“句首换气,换气到位,换了就用,留有余地,吸气无声”为核心准则。这是⽓息运⽤的基础规范,需做到句⾸换⽓不卡顿、 换⽓时吸⾜到位、 吸完⽓息⽴即使⽤、 始终留有余地不耗竭且全程吸⽓保持⽆声,避免杂⾳⼲扰。重点是“句首换气”。
(二)灵活补位:3种补气技巧
在基础要领外,需灵活掌握“偷气”“抢气”“救气”,应对长句或节奏快的段落,确保气息衔接自然,不中断表达。让语言节奏更显流畅从容。
(三)通道搭建:4字状态调整
通过“提打挺松”(提颧肌、打牙关、挺软腭、松下巴)打开口腔通道,为气息流通和声音传递创造良好条件。
(四)音质优化:1个共鸣与声区重点
聚焦“胸腔共鸣”与“中声区”两大关键。练习时需找准胸腔共鸣,聚焦中声区,让声音更浑厚、稳定,避免声音虚浮或尖锐,提升音质表现力。
(五)发力把控:“两紧一松”原则
发力与放松需合理分配,嘴唇和腰部保持适度紧张以控制气息输出,喉头、下巴则要完全放松,防止声音僵硬、挤压。发“站住”二字可练习,强化对该原则的感知与运用。
课堂实战环节中,学员们热情高涨、积极主动,纷纷上台展示,练习学过的两篇文章《中秋月圆思念长》《那是我的祖国》,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技巧的运用效果。
何老师全程细致指导,针对学员展示中暴露的问题,不仅进行“手把手”的精准教学——通过手摸学员腰部的方式,直观判断气息运用是否到位、发力是否准确,还逐一点明改进方向,帮助学员清晰认知自身不足。
学员们认真聆听何老师指导、专注吸收要点,在互动与实践中不断调整发声状态,明确后续练习的努力目标。愿各位学员以此次课堂实战为新起点,在朗诵气息练习的道路上持续深耕,不断打磨技巧、精进能力,最终实现气息与表达的深度融合,迈向更高的朗诵水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文史语言系 朱雅琴 图 胡晓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