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展示、交流>>学员风采>>文章内容
吟诵,感悟《诗经》的音乐美
发布时间:2025-10-10    点击:    来源:原创

   时光如白驹过隙,和同学们一起浅吟低唱记忆犹新,尤其是沈曦老师教的《诗经》吟诵。

  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就是歌词集,其305篇诗都是入乐的唱词,《诗经》音乐风格总体是和缓、平谐、优美,但又各具特色。《风》是各地土风歌谣,章法相对自由,类似现在流行歌曲,通俗易懂、轻灵活泼;《雅》写贵族礼仪,典范正声、中正平和;《颂》宗庙祭祀、颂祖祈年,简单、凝重、肃穆、端庄。从《诗经》起,历代文人墨客,都把可歌可咏作为衡量诗词优秀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文人吟诵和乐工吟唱集格律、意境、辞采、音乐合一。但由于历史悠远和记谱技术原因,这些传统在百多年内,都淡出了我们视野,诗词只剩下文字了。

  老师告诉我们:《诗经》是一部百科全书,农耕、战争、打猎、礼仪、国家大典、男婚女嫁包罗万象,是诗歌、音乐、礼仪、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的书。正如《礼记•乐记》所言:“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然后乐器从之。”

  《诗经》的语言是四言齐句、兼有杂言,因为当时伴奏的主要是钟磬等打击乐器,节拍形成双拍四言;乐调是整齐重复、重章叠唱,音乐回环往复相协和。老师举南师大陈少松教授所传唐文治先生吟诵调《秦风•蒹葭》为例:秋水如练、白露为霜,诗中主人公穷追不舍他的“伊人”,然伊人缥缈可望不可及,写景言情、一唱三叹、韵律回环、遗音悠悠,凄迷感伤,又美丽动人。

  而《周颂•丰年》又是一种风格,它以钟、鼓、磬的金石之声伴奏,节奏铿锵、节拍舒缓。它唱出三千年前国人丰收后祭祀祖先情景:有黍有稌、粮食满仓、万亿及秭,端庄肃穆中为酒为醴、蒸畀祖妣、以洽百礼。希望降福孔皆,末句拉长调,连唱三遍,礼敬自然、祖先、神灵,对传统崇敬、对未来期许、对天地万物感恩。这首《周颂•丰年》,是班上老丁同学的最爱,多次听他满怀深情地吟诵。

  学《诗经》吟诵,当然少不了《关雎》,它是温柔敦厚之中华诗教的第一篇,被孔子誉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吟诵开始:“关关”叠音像声,以雌雄相爱、情贞意专的关雎鸟比兴,外表和心灵都美丽的姑娘,才是君子理想的婚姻,而不是那种坐在宝马车上哭的物质女孩。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音乐架起美丽的爱情桥梁,这就是《诗经》的妙处,它所传递的从来不毁伤人性,既不像少年维特之烦恼,也不是花影月移中的张生跳墙,而是恰到好处地让真挚的情感,在礼仪的范围内安放,在追求中不断给人以温暖的力量。因此,《关雎》不仅是《诗经》之首篇,也是六经之首篇。

  同学们最喜欢的是《小雅•鹿鸣》,这是一首和谐悦耳的宴饮诗。当时的燕礼、乡饮规定要工歌此曲,堂上鼓瑟高歌、堂下吹笙伴奏,歌咏的不是花天酒地、纵情享乐,而是宾主融洽、谦恭有礼的道德风范。汉代以后此弦歌失传,到唐代又复兴,并以科举鹿鸣宴制,和社会上嘉庆举贤、重德序齿的乡饮酒礼得以完美承袭,并沿至明清。因为它契合了上层统治者以明经科考吸纳人才,和以歌《诗》的浸润教化作用,吟诵出一代又一代国人对其的感悟和喜爱的诗。

  《诗经》等的吟诵代有失传,但代有续谱、代有传承。现存有唐宋以来辑录我们中国古人原汁原味吟唱诗词的曲调,如《瑟谱》《九宫大成》《碎金词谱》等,还留下如“旗亭画壁”等美妙的唱诗故事。于《诗经》,跟随老师,我还学过《天保》《蜉蝣》《木瓜》等,同学们还结社,到社区去展演,参加婚礼吟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为新人祝福。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其实,不仅我吟诵班,其他班级的同学们也爱用音乐来诠释《诗经》,文史语言系的汇报演出曾用情景剧来演出《邶风•二子乘舟》,把仅32个字的小诗,演成荡气回肠、警世铭心的人间悲剧。还有声乐、舞蹈班的同学们,多次排演《采薇》《伐檀》,吟唱悠悠、舞姿翩翩。

  吟诵,它比文字更贴近心跳和呼吸。可惜当下,诗越来越只剩下阅读性,只有视觉、缺乏乐感。瑰宝《诗经》,如不吟不诵,就只是“经”,不再是“诗”了,就只有躯体,没有了温度。就像百啭黄鹂鸟被割了喉管,尽管还在努力展翅飞扑,但痛到令人扼腕叹息。吟诵,能使我们 更完整地拥抱历史和聆听古人,回忆并延续华夏文脉。穿越千年,同时感受今天的自己,体会和享受一种宁谧、纯洁、高雅的感觉,用心声,吟出气象万千的灵魂;用余热,传承《诗经》三千年的生命。

  (文史语言系 蒋为民)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