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林老师的经典朗诵课,常老大的“热门课堂”,教室里座无虚席,有时过道上都挤满了怀揣热爱的学员,每个人的目光都聚焦于讲台,静静等候那堂浸润心灵的声音之旅。
学员曾书一副对联赠予她——“传声有道唯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短短十四字,道尽了何老师的教学初心,也说出了所有学员的心声。 传声有道唯存厚:以“厚”立声,以心传情。
在何老师的课堂上,“厚”是贯穿始终的准则。她从不教我们追求花哨的发声技巧,反而反复强调“底盘要厚、气息要稳”——教我们沉下心揣摩文字背后的故事,用扎实的气息托住每一个音节,以真诚的语气传递作品的温度。
这份“厚”,是对文字的敬畏:她会逐字拆解文章,细讲段落的情感起伏,让我们明白每一段演绎都需扎根作品本身;这份“厚”,亦是对听众的尊重:她常说“声音是有重量的,敷衍的表达骗不过耳朵”,唯有带着敬畏与诚意,才能让声音抵达人心。
从发音咬字的精准矫正,到虚实声转换的细腻示范,再到情感共鸣的深度引导,何老师将专业知识倾囊相授。那些原本枯燥的气息训练、发声技巧,在她的讲解里变得生动鲜活,让我们在练习中渐渐懂得:好的朗诵,从不是声音的炫技,而是以“厚”为基,让情感自然流淌。
处世无奇但率真:以“真”立身,以身作则。何老师不仅是朗诵路上的引路人,更是生活里的“真”榜样。课上,她从不含糊其词,总能直言我们表达中的不足,哪怕是细微的情感偏差,也会一针见血地指出,只为让我们离作品的内核更近一步;课后,她又卸下“老师”的架子,像朋友般和我们聊作品、谈感悟,分享自己对文字的理解,从不藏着掖着。
这份不刻意、不做作的率真,比任何技巧都更让我们受益。她让我们懂得,朗诵的真谛是“内心的真诚传递”,做人做事亦当如此——无需刻意雕琢,以“厚”立身、以“真”待人,便是最动人的底色。
如今,每当我们开口朗诵,总会想起何老师教的“厚”与“真”。那些浸润在课堂里的声韵与真诚,早已超越技巧本身,成为我们表达与处世的底色,让每一段声音都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文史语言系 朱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