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常州老年大学文史语言系地方史游学团在张浩典老师,吴昊老师的带领下游学参观了市级文保单位——"临清会馆"(民国时期常州木业公所)。
按照通知,同学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指定集合地点:青山桥堍。在张老师吴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从青山桥出发经北塘桥——清水园——木业公所。
临清会馆位于市区青山路156号,老会馆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现存建筑为一组中西式样结合 的砖木建筑,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时为江西临江,清江商会馆现存回字楼和朝东二层小楼各一幢,上下各五间,前后幢之间为天井,二楼有走廊贯通前后,临清会馆是我市仅存的木业会馆。"临清木业公所"亦称"临清会馆",临清为江西省临江府和清江县的简称,临清会馆建成后,随着林木行业交易的兴旺,民国十年又在会馆对面建造新公所,作为临江和清江的木商办公,膳食和家属休息的会馆,这就是现在的位置。2011年12月临清会馆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
随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各帮木商在常州建立的公馆,目前仅有“临情木业公所"存在,在参观过程中,听市文管会负责人介绍情况中的一个知识刷新了我们的认知,他告诉我们,常州的运河之水源于长江,当含泥沙的江水灌入河道使河水泥浊,流经常州至无锡洛社时才逐渐澄清,木材浸入清水会使木质易黯黑,日久易生青苔,而含泥沙混合水却有利于木材保护,可保持木材皮色黄亮,材质不变,因此从明代中叶起,各地木商特别是江西木商纷纷向常州一带贩运木材,我小时候也看到在常州西的米市河一带河中的木排群连绵数里,形成了常州经济繁荣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常州成为江南木材市场的集散中心,在南运河一带有好几家木材商行,今尚有遗存,如汪记木行等。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就在附近的青山缘地自由地游玩着,在游玩过程中,我们被一组砖雕吸引着,特别是左右一副对联富有哲理,写的是"心田留半亩子种孙耕,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训导我们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
(文史语言系 王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