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展示、交流>>学员风采>>文章内容
我们在《橄榄树》下歌唱
发布时间:2025-09-26    点击:    来源:原创

  两个月的暑假在蝉声与晚风里悄然远去,初秋的气息轻轻踏进了老年大学的校园。开学第一天,教室里热闹非凡,熟悉的老同学热情打招呼,新加入的同学微笑点头,新学期就此拉开序幕。

  姜老师一走进教室,便向同学们微笑致意,亲和力十足。他走向钢琴,指尖轻落,清脆的音符为这堂课开启了第一页。今天的第一首歌是大家熟悉的《橄榄树》。课堂伊始,老师带我们进行系统的练声训练——这既是开嗓,也是热身,能让声带和共鸣腔迅速进入状态。通过一次次练习,我们在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和音准等方面都有进步。

  姜老师对每一条练声曲都用手法指导,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和发力点,并反复讲解横膈肌与丹田在歌唱中的作用。他让我们通过“嘟”练习感受横膈肌的力量,用“丝”练习体会腹部发力,再以“ma哈哈哈哈”放松面部、感受气息流动。他特别提醒:下巴不要抬起,颈部要自然放松。在老师的耐心示范下,大家的声音渐渐饱满而有穿透力。

  练声结束后,姜老师翻开《橄榄树》的简谱,介绍这是一首采用多利亚调式的作品,这种中古调式赋予了歌曲独特的情感色彩:流浪却不绝望,忧伤中带着希望。他先用钢琴弹出第一句旋律,我们逐句跟唱。遇到容易走音的地方,老师会单独示范;遇到节奏复杂的段落,他会轻轻打拍子。例如在“为什么流浪,为什么流浪”之间,他提醒我们注意重音。在老师的带领下,整首简谱渐渐被我们唱得流畅准确。

  老师还介绍了歌曲的背景:《橄榄树》由三毛作词、李泰祥作曲,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歌词中“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由的向往。老师强调,唱好这首歌并不容易,气息运用尤为关键。我们在他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了气息控制,也找到了歌曲的情感。

  进入填歌词环节,老师告诉我们要带着淡淡的思念与坚定的向往去唱: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该衔接的地方要自然接上,声音要有一丝空旷感;“流浪”的“浪”收尾要干净。第一段要轻柔,如低声诉说;第二段稍有力,似呼唤远方。

  经过反复练习,我们的歌声愈发流畅。最后,老师关掉原唱,用音乐伴奏让我们分组还课。他站在前面耐心打拍子,我们准确把握强弱、收放与停顿。几十位同学轮流演唱,配合默契,歌声整齐饱满。就这样,我们在音乐中完成了《橄榄树》的学习。

  在老年大学的声乐课上,我们不仅学会了一首歌,更收获了快乐、友谊与对生活的热爱。这里有专业耐心的老师,有温暖真诚的同学,有一首首动人的旋律陪伴我们度过美好时光。老年大学的声乐课,就像一扇窗,让我们在歌声中看见更辽阔的世界,也让生活充满阳光与诗意。

  (声乐戏曲系 民美通22413班 俞纯梅)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