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课堂不仅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场深入中华文化之美的旅程。
一、 我的所见所闻
今天的课,老师用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带领我们深入赏析了李玉刚的歌曲《万疆》。但这远不止是听歌,核心重点是讲解其中的 “戏腔” 。
1. 戏腔的说话方式: 老师首先为我们讲解,戏曲的念白方式与我们日常说话截然不同。它更富有旋律性和夸张性,用特定的声调来传递情感和故事。这是戏腔的根基。
2. 普通话与戏腔的转换: 接着,我们学习了如何从现代普通话演唱转换到传统戏腔。这正是李玉刚表演的魔力所在,他能在流行唱法和高亢婉转的戏腔之间无缝切换。老师亲自示范,令人叹为观止。
3. 肢体语言的运用: 最重要的是,老师告诉我们,戏曲艺术不仅仅是唱,更是形体的表达!她提到了“莲花落”等表演形式中的韵律感,并鼓励我们运用肢体语言——我们的手势、眼神和姿态——去更好地感受和表达这首歌。当我们尝试跟着旋律模仿一些动作时,我们立刻更能体会到歌曲中的情感了!
二、 我的理解与感悟
在上这堂课之前,我只是觉得《万疆》很好听。现在,我明白了它为何如此打动人心。老师的引导是关键。如果没有她为我们剖析戏腔的奥秘,我根本无法触及这首歌最深层的内涵。戏腔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技巧,它是将现代人对祖国的赞美(家国情怀)与中华文明的古老灵魂连接起来的桥梁。那种从普通话到戏腔的转换,仿佛是一座穿越时空的桥,连接着今朝与千年辉煌历史。
当我带着一点戏曲的架势唱起“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时,我不仅仅是在唱词,我仿佛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辽阔和民族的自豪。这份感受,正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才被解锁的。
三、 老师的主导之功
这份深刻的体会,完全得益于我们的老师。
是她的专业,为我们剖析了复杂的戏腔艺术;是她的耐心,引导我们体会唱腔之间的转换;是她的创意,通过肢体语言让抽象的感受变得具体可感。
这首歌本身已是杰作,但老师的讲解如同一把钥匙,为我们全班同学打开了理解其精髓的大门。她不仅仅是教我们一首歌,更是教我们如何感受我们自己的文化传承。我们今天所获得的所有理解和感悟,都与她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
总结:今天的课是一个完美的例子,证明了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有一位优秀的引路人,一首美妙的歌曲就能升华为一次深刻的心灵体验。感谢老师,感谢您的辛勤付出!
(声乐戏曲系 声乐24407 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