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展示、交流>>学员风采>>文章内容
千古一表 精神图腾
发布时间:2025-09-17    点击:    来源:原创

   年少时读《出师表》,诸葛亮在我心中近乎半人半仙。羽扇纶巾,伟岸倜傥,锦囊妙计迭出,谈笑灰飞烟灭,他可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也可空城抚琴司马退兵。他是民间神化的孔明,是舞台歌颂的忠君,是智慧与谋略的化身,是肝胆浩气的英魂。却唯独不是有血有肉的人。

  这次老年大学跟着魏老师再学《出师表》,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是人性的温度。那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道出了他最初的平凡和抱负,“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道出了他肩负的重担和责任,“庶竭驽钝,攘除奸凶”道出了他的决心和局限。他不掩饰蜀汉的困局,不讳言自己的不足,不回避先帝的托付,这种直面现实的勇气,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恰恰是他最动人的“真”。

  这份“真〞的背后是诸葛亮臣对君的忠诚,是知己之间的相知相惜。“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于草庐之中”这份知遇之恩成为他毕生报答的情感基础。魏老师要我们找出《出师表》中提及的十三次先帝之处,那十三处读来声声呼唤先帝,字字泣血,句句成泪。每一次呼唤都是情感的迸发,是出师前的忠心表达。他谆谆告诫后主刘禅,事无巨细絮絮叨叨,不像一个臣子在上表,反倒像一个长辈在嘱咐晚辈,我以我血荐蜀汉,充满了忧国忧家的情怀。对刘禅的无奈与不放心。凝结他最忧愁的“忠”。

  诸葛亮的忠义不是简单的封建忠君,而是一种对承诺的坚守,对理想的执着。他完全可以在刘备死后取而代之,但他选择了辅佐庸主。他完全可以偏安一隅,但他选择了六出祁山。他明知山高路险,仍要撞破南墙而不悔。他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自己做了注脚,他是最最的“忠义”。

  从建安十二年初出茅庐到建兴十二年星落五丈原,他为蜀汉振兴耗尽了毕生心血。他事必躬亲,“罚二十以上皆亲览”,他忧心国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最终病逝于北伐前线。真正做到了“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种尽瘁的精神超越了时代,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他展现了一种人格力量,一一在知其不可为的坚持,在艰难困苦中的担当,在权力面前的克制。这种基因已渗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激励了多少后人。

  南宋1138年8月14日,岳飞行进途中夜宿南阳武侯祠,深为诸葛亮的政治抱负和军事谋略所感动,夜不能寐,坐以待旦,挥毫书写《前后出师表》以明心志。一生抗金以收复失地为己任的辛弃疾也以诸葛亮为偶像,在《满江红》里写道“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陆游也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前夕,亲自书写《出师表》激励将士,抬棺出征。抗战常德会战,许国璋将军留下遗书说“6000将士所剩无几,想起爷爷教我读《出师表》,而今将以身报国”。中国氢弹之父著名核物理专家于敏在招收新科技人员时出的考题:一是默写《出师表》,二是演算一道数学题。当攻关最难的时候,大家士气低落时,于敏带领大家背诵《出师表》“臣受命之时,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对诸葛亮推崇备至。在危难时也多次背诵《出师表》,发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感慨”的呐喊。他以肝胆之忠诚为党为人民为国家殚精竭虑,病危时一天三拔输液针拼命工作。用无畏的精神托起共和国的大厦。他逝世后人民把他呼作贤相,十里长街哭送总理。《三国演义》电视剧拍摄时,当拍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演员都哭了,用了760万弹幕恭送丞相。一吨重的纸钱化给忠臣。两相何其相似,人民说他们担得起。

  《出师表》中展现的真,忠,尽瘁已然超越了历史,成为照亮后人心灵不灭的明灯和永恒的精神图腾。

  (文史语言系 国学班 袁益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