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展示、交流>>学员风采>>文章内容
岁月有值,墨舞丹青:退休后的艺术逐光之旅
发布时间:2025-09-01    点击:    来源:原创

  一、引言:开启退休后的艺术新篇

  2016年4月,从常州市政协退休,我如同告别一段漫长且充实的旅程,转自踏入人生新的阶段。“岁月有值,追求无涯”,这一人生格言,成为我退休生活的指引。不再受工作事务羁绊,我渴望寻觅“岁月靜好”,找到契合自身又热爱之事,于是,常州老年大学成为我开启艺术学习的新起点,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领域,缓缓向我展开奇妙画卷。

  二、艺术学习之路:在老年大学的深耕

  (一)多样课程,拓宽艺术视野

  进入常州老年大学,绘画、书法、篆刻等课程,如璀璨星辰,点亮我退休后的艺术天空。我先后跟随多位名师,开启不同艺术门类的学习之旅。

  跟随徐思齐老师学习写意花鸟画,徐老师笔锋灵动,寥寥数笔,花鸟神韵便跃然纸上。初学时,我难以把握写意的随性与神韵,一笔一划都显拘谨。徐老师耐心示范,从花枝的勾勒到鸟羽的晕染,讲解每一处的妙处。在徐老师的认真教学,精心指导下,我逐渐领悟到写意花鸟画注重“意”的传达,不苛求形似,而求神似,让我学会用简洁笔触去捕捉花鸟的灵动姿态。

  姚梦婕老师的山水画课堂,带我领略山水的雄浑与灵秀。山水画讲究构图、皴法、意境营造,姚老师对山水画构图的讲解细致入微,如何安排主峰与次峰,如何留白营造深远意境,都一一传授,还经常带领学员们走出校园写生,组织开展研学活动等。我从最初对山水画临摹的生涩,到慢慢尝试构建自己心中的山水画面,每一次下笔,都像是在与山水对话,感受自然的磅礴与宁靜。

  高志靖老师的篆刻课,让我触摸到古老艺术的温度。篆刻讲究刀法、布局,一方小小的印石,蕴含着无尽乾坤。握起刻刀,力度的把控、线条的深浅,都需要反复练习。高老师对篆刻历史与技法的详细而又耐心的讲解,让我了解到篆刻从先秦古玺到明清流派的演变,也逐渐学会在印石上精心布局文字,用刻刀雕琢出独特的艺术符号。

  王文明老师的篆书课,开启我对古老文字艺术的探索。篆书笔画规整,结构对称,书写时需平心靜气。王老师从篆书的基本笔法,横画的匀净,竖画的挺拔,弧画的婉转,反复锤炼。王老师上课,书写示范非常到位。在学习书写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书家对话,感受篆书的古朴与庄重。

  高军老师的工笔花鸟画和工笔人物画课程,更是让我沉醉其中。工笔画注重细节,笔触精细,染色层次丰富。画工笔花鸟时,从花瓣的细致勾勒,到层层晕染出的色彩渐变,每一步都考验耐心与技艺。工笔人物画则更具挑战,人物的神态、服饰纹理,都要精准呈现。高老师对工笔画技法的严谨教学,让我学会用细腻笔触去描绘世间万象,也为我后续专注工笔人物画埋下伏笔。

  (二)选定方向,深耕工笔人物画与山水画

  在接触众多绘画课程后,我依据自身兴趣,选定工笔人物画与山水画,作为临摹与创作的主要题材。工笔人物画与山水画,能让我用细腻笔触去刻画人物的神态、情感、意境与故事,将生活感悟融入其中。每一幅工笔人物画、山水画临摹与创作,都是一场与内心、与生活的深度对话。在临摹与创作中,我会先构思画面主题,回忆中人物的面容,触动心灵的身影,山水的意境,开始勾勒线条。工笔人物画与山水画的线条要求精准、流畅,如同搭建房屋的骨架,每一根线条都关乎人物、山水的姿态与神韵。接着是染色,从肤色、景色的自然晕染,到服饰山水画色彩的层次叠加,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多次调试。在这个过程中,我把生活里的温情、过往的回忆,以及对人性、对生活的思考,一点点融入画中。

  三、成长路上的助力者:师友与家人的支持

  (一)名师的指导与鼔励

  在绘画学习与创作中,众多名师的支持帮助,成为我前行的有力助推。常州市书画院原院长周俊炜老师,常州市文联原副主席丁德源老师,常州市文联副主席,现任画院院长吴鸣老师,教育家薛金炜、李平秋、袁顺华、常州老年大学书画系主任梁逢源老师等,他们在艺术领域深耕多年,有着深厚造诣。

  周俊炜、丁德源、吴鸣老师,对我多幅画作的构思、意境营造提出诸多宝贵意见与建议。按照他们的意见与建议修改的画作,确实生动,意境更深远。

  薛金炜、梁逢源老师关注我画作中人物情感的传达,强调工笔人物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要让观者透过画面感受到人物的情绪。

  李平秋、袁顺华老师也从不同角度,对我的绘画技法、艺术风格塑造给予指导。专家老师们的建议与指导如同灯塔,照亮我在绘画艺术海洋前行的方向。

  还有画家、诗人、作家、书法家:丁德源、吴鸣、叶鹏飞、张戬炜、黄瑞康、王文明、周少刚、梁逢源等专家老师,不仅为我画作赋诗、书题,也对我的绘画与书法关联处给予启发。书法的线条韵律、布局章法,与绘画相通,我从书法与诗中汲取养分,融入绘画之中,让画作更具艺术韵味。

  而我的入党介绍人、恩师、文史专家薛焕炳老师,更是默默地支持鼓励我。他虽不是绘画专业出身,但他的文学素养与对艺术的深刻理解,给予我精神上的莫大鼓舞。他时常鼓励我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用绘画传递正能量,用艺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在我绘画学习中遇到瓶颈、心生懈怠时,给予我重新出发的勇气。

  (二)家人的温暖陪伴与支持

  我的爱人,在我绘画时,默默承担家务,为我营造安靜的学习与绘画环境。在我完成一幅画作时,他会认真倾听我绘画作品的思路与想法,给予最真诚的夸奖与鼓励。哪怕有时只是简单的一句“画得真好”,也能让我感受到浓浓的支持。

  女儿也时常关注我的学习与绘画,她经常为我加油鼔劲。用年轻人的视角,给我分享对艺术的新理解,让我在学习与绘画中也能融入时代元素,使作品更具活力。

  正是有家人这般温暖的陪伴与支持,我才能保持旺盛精力,在艺术道路上不忘初心,坚持前行。

  (四)、艺术成果与反思:在展览中成长

  (一)参展经历与收获

  通过多年学习与努力,我的画作有幸参加诸多展览。如:全市“红心向党迎七一,启航奋进新征程”,常州市老干部书画作品展,多次参加常州市老干部局书画展,常州老年大学书画展,还有常州市第一中学“建校100周年美术展”等。

  在“红心向党迎七一,启航奋进新征程”展览中,一幅工笔人物画《青山不老,人如玉》作品,在展览交流中,得到大家的肯定与赞赏。在多次参加常州老年大学画展中,我的工笔花鸟画,工笔人物画,得到省、市老年大学领导与师生以及参观者的肯定与赞赏。

  常州市第一中学“建校100周年美术展”我参展作品,请校友、诗人,常州市文联原副主席黄瑞康专门赋诗。请作家、诗人、书法家,常州市文广旅局原副局长张戬炜书题。以表达对母校百年的庆贺!

  每次参展,都是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看到其他优秀作品,我能发现自身不足,学习他人的构图、色彩运用、创意表达等。专家、老师、学友以及亲朋好友与家人的肯定赞赏,是对我的鼓励,但我深知“学海无涯”,在绘画艺术的浩瀚海洋里,我不过是刚刚启航的小舟,差距甚远,仍需秉持恭敬之心,认真学习,不断提升。

  (二)对绘画与创作的理解

  绘画与创作,于我而言,传递的不只是视觉之美。在一笔一划、一染一绘中,更是对人生意义的自我追寻。每一幅画,都是我内心世界的映射,是生活感悟的凝聚。

  通过绘画,我重新梳理生活中的点滴,那些温暖的、融动心灵的瞬间,都成为创作素材。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反思生活,思考人生价值,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充盈。同时,我也希望透过画作,给观者带来心灵触动,传递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艺术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生活的纽带。

  五、退休生活的多彩延展:艺术与文艺活动并行

  (一)参与常州市女干联秋之韵艺术团活动

  在退休生活里,除常州老年大学学习与自学以外,我还积极参加常州市女干联秋之韵艺术团的系列活动,让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艺术团每年依据重大事件和纪念活动,请常州市歌舞团一级演员王雨老师,常州老年大学舞蹈系主任陈朦老师等,精心设计,编导排练正能量新节目。舞蹈《祝福祖国》,用优美舞姿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排练时,从动作的整齐划一,到表情的真挚饱满,在老团长孙仲华,现任团长汪秋霞,副团长商鸣洲、高胜华、邵玲的带领下,大家都认真打磨。我虽主要精力在绘画,但参与舞蹈排练,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用肢体语言传递爱国情怀,与绘画艺术的情感表达异曲同工。

  《不忘初心》《我和我的祖国》《共和国之恋》《十送红军》《梨花颂》《青果巷》等舞蹈,以及女声小合唱《军港之夜》《军人本色》等节目,都有着深刻的主题与情感。每一个节目,都是一次对主题的深入理解与演绎。排练《十送红军》时,我沉浸在革命岁月的深情中,感受军民鱼水情,这种情感也反馈到我的绘画里,让我更懂得用艺术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二)各类演出:传递温暖与力量

  这些节目已连续多年,参加常州市中老年春晚演出(实况直播)。常州市老干部局文艺汇演、常州老年大学社团文艺展演和舞蹈系文艺会演(实况直播),市女干联秋之韵艺术团曾多年被评为常州老年大学优秀社团。演出中,还深入部队慰问,参与常州市女干联重大活动演出等。

  在中老年春晚演出,面对众多观众,用舞蹈传递欢乐与祝福,看到观众们的笑容与掌声,能感受到艺术带来的感染力。深入部队慰问演出,为军人送上文艺节目,看到他们的热情回应,深知这些节目不仅是娱乐,更是对军人的敬意与关怀传递。

  六、退休生活的追求与感悟:精神之乐的探寻

  (一)“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获”的践行

  在常州老年大学学习绘画等艺术,是“老有所学”,不断汲取知识与技能。通过绘画、参展、参与文艺等活动,收获成果与认可,是“老有所获”。而在这整个过程中,感受到的艺术带来的愉悦、与他人交流分享的快乐,是“老有所乐”。

  我在艺术学习与实践中,寻求精神之乐、高雅之乐与文化之乐。绘画时的专注,让我忘却外界纷扰,沉浸在艺术世界,获得内心宁靜。参与文艺演出,与团队协作,感受艺术的感染力,收获高雅的精神享受。学习传统艺术,了解文化传承,在文化滋养中获得快乐。

  (二)“止乎于礼”的快乐追寻

  “止乎于礼”,是我退休生活快乐追寻的准则。我寻求合乎身份的快乐,契合个人品味,能陶冶情操的乐趣。绘画、文艺活动,都与我的兴趣、追求相符,使我在快乐中提升补充完善自我。在学习与活动中,我注重动静结合,以静为主的生活方式。绘画创作时的安静专注,是“静”。参与文艺演出时的活力展现,是“动”。两者相辅相成,让我的退休生活既有宁静思考的时刻,又有活力绽放的瞬间,快乐生活,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前行。

  七、结语:继续在艺术与生活中逐光

  回顾退休后的这些年,从踏上常州老年大学的艺术学习之路,与常州老年大学领导与老师接触相处,特别是亲眼目睹,深切感受到:书画系新老主任高海燕、梁逢源老师、副主任姚梦婕老师,辅导员班主任陆益老师、厉洪华老师,他们认真负责、敬业奉献、热情周到为学校师生们服务的精神所感动。特别要感谢:舞蹈系主任陈朦老师,坚持多年,不厌其烦,精心设计、精心编导、帮助常州市女干联秋之韵艺术团,认真排练新节目。使市女干联秋之韵艺术团每年参加各类演出,都有新节目,展示风釆。

  这么多年,在不同学科,和不同班级学员一起学习交流中,相互尊重,非常快乐、友好相处、共乐融融、得益非浅。使我在学习绘画中深耕,在文艺活动中绽放,每一步都满是收获与感动。

  “岁月有值,追求无涯”,艺术追求无止境。我将继续在绘画与文艺的天地里,探寻更多美好,传递更多温暖与力量,让退休生活如一幅绚丽画卷,在岁月中愈发精彩,向着心中的艺术之光坚定前行。

  (书画系 卢联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