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展示、交流>>教师风采>>文章内容
金秋诗社:一次第三课堂多彩特色的成功实践
发布时间:2025-05-13    点击:    来源:原创

  2025年5月11日(周日),金秋诗社进行了一次第三课堂多彩特色的成功实践活动。

  特色第一,将第三课堂开到“横山白龙观上善书院”。常州经开区横山白龙观,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常州地方道教圣地。令人神往的圣母古迹,神秘奇特的白龙古井,流传千载的美丽故事,充满爱情相思的古老银杏树,白日升天的六朝时代的羽化成仙的传说,上善书院的执子堂……都是对老年学员、诗友们极具吸引魅力的地方。顾勤元老师在《白龙观与金秋诸贤淑啜茗》一律中云“庄甍严宇郁霏霏,一炷清香客到稀。虚白相生琳界象,宽松恰在道家衣。地偏渐觉人声远,风唳浑疑鹤驭归。挥麈谈玄盘坐下,诗赓茗续可忘机。”人文教育、诗教文化与地方风情、绿色自然相结合,使第三课堂的授课方式有了生动活泼的崭新气象。

  特色第二,教学内容以“品茶、吟诗、赏书法”为主。茶水由道观提供,新鲜的春季绿茶,小小的青瓷茶盏,清彻的白龙井泉,温而不烫,香而不腻,诗友、学员共聚一堂,集体品茗,谈笑风生,恍入仙境矣。颜老师导读了两篇《茶赋》。“何为茶?万木一叶,凝香聚灵。蜷幽而藏,遇水而醒。非水之寡淡,无酒之烈浓;兰芷幽芬,嗅之则神清;琥珀流光,观之而意宁”。颜老师指出,赋一篇开头一段话,从植物学生物学的角度,展示了茶水的色、香、味、形、态多种特色。赋二中“茶之为德,可比君子。其性俭,其味贞,其气清,其格峻。”是看到茶的隐喻、象征意义,即指人中君子,具有俭朴、洁贞、清淑、幽峻的道德品行,象茶水一样,沁人心脾,深入人心。

  金秋师生吟茶诗,乃活动的重头戏。诗友们将自己新创作的茶诗,用朗读、吟诵、歌唱、方言土语等形式展现于会场之上、书堂之中。颜正源老师率先吟诵:白龙上善煮茶新,吟唱骚坛挽暮春。阳羡清风仙草降,惠山甘水玉壶纯。翩翩云鹤心高远,袅袅诗琴调雅真。且极今朝闻好语,江湖常走不沾尘。陈维新朗读:入夏山林枝叶茂,氤氲仙境喜登临。千年银杏垂青果,百尺神泉洗寸心。茶润心田成妙语,笔飞纸笺出灵襟。忘归师友兴无尽,力挽斜阳莫坠沉。章莉萍吟出,松风催鹤梦,竹露浸茶寮。万象杯中寂,空山月自邀。姚文华声情并出,汤色青青藏半阳,舌如泉涌暗留香。忽闻观内吟诗啭,唤起白龙洒墨狂。整个吟诗,共有21人上台展示了各自的风采。(实际上,共有26位诗友创作了53首诗词。如果加上贺寿诗歌19首,共有72首。创作量多质高,不可多得啊。)

  特色第三,第三课堂将文史系与书画系联系在一起了。书画系的书法班、篆刻班的师生们与金秋诗社的诗友们,有不少学员是跨两系的。吟诗,又练书法。在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是一致的。

  特色第四,小小一把团扇,是书法班的师生挥毫书写金秋社诗友们自创的茶诗歌。以中国茶为创作题材,以中华诗词为语言形式,以中国书法为艺术载体,三者完美结合,融为一体。只有在坚守中华传统文化的第三课堂上,才有机缘实现。

  特色第五,在第三课堂上,满足了一位文化老者的米寿(88高龄)心愿,为陈维新老学员的2025年的贺寿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特色第五,第三课堂的延续:出版了一本纸质的精美的“【最是明前芽叶嫩,归来衣袖也芬芳】横山白龙观上善书院乙巳岁品茶诗会暨祝贺陈维新先生米寿华诞纪念”的诗词图画摄影三者合一的留念册。纪念,赠送,交流,欣赏,保存,一定会起到宝贵的深远的作用,并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一册具有人文价值的艺术实体物品。

  (文史语言系 颜正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