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展示、交流>>教师风采>>文章内容
探寻声音的韵律之美
声调语言艺术课课后有感
发布时间:2025-04-27    点击:    来源:原创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声音是情感的载体。5月22日夏芸老师一堂以“声调与句调”为核心的课程,让我仿佛触摸到了汉语精妙的语音密码。老师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从基础声调到语言表达的动态变化,带领我们穿越汉语的语音迷宫,这场探索让我对声音的塑造力产生了全新的认知。

  一、声调——汉字的旋律密码(认识声调)

  课程开始便以直观的声调图示打破了我对拼音四声的刻板印象。当老师用琴键作比:“一声如中央C的平稳,二声似上音的跳跃,三声若婉转下行的叹息,四声像急促收束的颤音”,老师将声调对应简谱唱出来,瞬间将抽象符号转化为鲜活的音乐意象。我意识到声调不仅是表意的符号,更是汉语音乐性的基因密码,如同古琴减字谱记载的节奏般,赋予文字流动的生命力。声调与音乐的关系,音乐高低绝对,声调高低相对,声音独一无二,声调可以变化。

  二、韵母声调的动态平衡(韵母的声调)

  “在韵母中寻找声调支点”颇具启发性。当练习“āo-áo-ǎo-ào”的滑音过渡时,我发现自己常将音高重心偏移——原来声调并非音高的简单划分,而是需要精准控制共鸣腔体。老师示范时口腔形态的变化,恰似水墨画中游走的水波,让我顿悟声调控制需要“形意兼备”的艺术感知力。

  三:单音节字词的声调

  调值就是声调的实值,简单来说就是声音的高低升降变化。是学习性价比最高的点,如何读准单音节字的调值呢?小秘诀:严格按照五度标记法来读,双眉平高音五五,鼻眉右斜阳三五,嘴巴眼上214眉低下巴去51。读的时候稍微夸张一点,语速不要太快,因为太快容易连成一片,调值也不准确。还有,发声时要有线的感觉,稍微拖一点点音,别读成点。

  四、多音节词语的声调协调

  如果说单音节声调是音符,那么多音节词语便是简短的旋律片段。老师选取绕口令和常用词汇,指导我们感受声调组合的韵律美。这让我明白,多音节词语的声调不是机械叠加,而是动态协调的艺术。

  五、语流音变现象——语音中的流动之美(了解语流应变现象)

  “音变不是错误,而是语言的生命力”,老师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在传统认知中,发音标准意味着一字一音的“完美”,但课堂老师讲解,让我看到更生动的汉语,回忆老师曾经讲过的知识点结合这次所讲——变调规则:“一”的三种声调变化(yī→yí/yì/yí),让句子更流畅自然;轻声现象:“看看(kànkan)”比“kànkàn”更符合口语习惯;儿化音韵味:“小孩儿(xiǎoháir)”因儿化音平添亲切感。“语流中自然调整”,开始形成渐进认知。

  老师现场示范一些句子在自然语流中悄然变形,那些“不标准”的发音背后竟是语言适应语境的智慧。原来,语流音变不是对规则的背离,而是让语言更贴近生活、更具弹性的润滑剂。这一刻,我意识到语言的“规范”应服务于表达,而非束缚情感。

  六、句调与声调的关系

  每个语调转折都是情感的微表情密码。句调与声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它们在汉语语音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句调依附在词或短语上,形成了句子。 对汉语来说,字调就是声调。声调依附在声韵结构上,形成了字音(汉语的音节) 声调受句调的调节,句调会影响到声调;声调调形虽然相对稳定, 句调主要由句末音节的音高变化来体现。(2)语调和声调不是简单相拼,也不能互相抵消,语调对声调虽然有影响,但语调必须要以声调为基础。:既有音节层次的音高变化——字调;又有句子层次的音高变化——句调。

  首先,句调和声调各自具有独立的性质和功能。‌句调‌(语调)是整个句子的音高变化,贯穿于整个句子的高低升降变化,主要作用于句子或短语层面,用于表达不同的语气和感情,‌声调‌则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主要作用于单个音节层面,用于区分不同的字音和意义。

  其次,句调和声调在实际交流中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句调会影响声调‌,特别是句末音节的声调会有所变化。例如,当某个汉字的声调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句子的语调;同样地,句子的语调也可能对其中某些汉字的声调产生微调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使得汉语语音更加丰富和表现力更强,不仅帮助人们准确理解语言的意义,还传递了丰富的情感和态度信息‌3。

  最后,句调和声调共同构成了汉语语音的丰富性和表现力。它们在汉语中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共同作用于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过程中‌

  语言表达者的双重修养。这堂课最深层的启示在于:声音艺术是理性控制与感性表达的双重修炼。既要像工程师构建建筑般精准掌握声调框架,又要像诗人捕捉意象般灵动赋予文字血肉。

  (文史语言系 邬清芬)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