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老年大学的舞蹈教室里,每周一早上8:00都能看到这样一幕:一群银发学员随着音乐翩然起舞,而站在队伍最前方的,是一位笑容温暖、动作优雅的老师,她便是深受学员们喜爱的舞蹈教师——袁春燕。在这个特殊的课堂上,舞蹈不仅是艺术,更成了连接生命活力与幸福的纽带。
每周一清晨,很多人早早的就来到舞蹈教室,整个教室便活过来了。镜子里先映出几个稀疏的人影,继而渐渐稠密起来。老师站在前面,腰板笔直,像一根绷紧的弦。她的嘴一张一合,数着节拍,声音穿过音箱的缝隙,钻入每个学生的耳朵。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学生们便如提线木偶般舞动起来。有的手脚颇不协调,像是刚安上去的;有的则已经能跳出几分意思来。老师穿梭其间,时而按住一个肩膀,时而扳正一个腰肢。她的手指冰凉,触到学生汗湿的皮肤上,便激起一阵轻微的颤栗。
最是那纠正姿势的时刻有趣。老师幽默的语言,形容学员的舞姿,我们再看看自己的不怎么协调的动作。不自然笑地眼泪都流了出来。老师不厌其烦的反复纠正,眼观每个学员,不断点名纠正,还走到个别学员身边,不厌其烦地一一纠正动作,以便每个学员的动作尽量协调唯美!
做为一名专业舞蹈老师,教年轻人跳舞是培养技艺,但教老年人跳舞是传递快乐。在常州老年大学任教期间,她根据中老年人的身体特点,自编了多套融合民族舞、健身操和古典舞元素的课程,让零基础的学员也能在循序渐进中感受舞蹈之美。上学期教的扇子舞、本学期教的筷子舞,都是结合老年学员本身的特质,改编出来适合这个年龄段人群学习的舞蹈。
我是本学期刚加入的新学员,期初还是抱着打酱油的心态,怕自己学不好,跟不上老学员的节奏。第一堂课下来,袁老师就为新学员专门成立一个微信群,单独从基础教起:小五花、大五花.....每周在群里还课,老师认真批改每个人的动作。这让我们这批新学员有了学习的动力和信心。经过几周的学习,基础动作已基本掌握,慢慢地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看到老学员的熟练舞姿,更加有信心能学习好。
每次看到袁老师瘦长的身形,长长的手臂与腿,在宽大的练功服里晃荡,却显出几分伶俐来。带着女性天生的嗲嗲的语言来给我们这些老年学员喊着口令,不由自主的就舞动起来,跳的慢头大汗,也不觉得累。仿佛青春又回来了。
袁老师还会经常鼓励学员,哪怕学员只进步一点点,她也会及时的表扬鼓励。她从不嫌弃我们这些老年学员的脑子慢、动作慢和动作的不协调,她总说:“咱们跳舞不是为了比赛,是为了开心和健康”。
在袁春燕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许多学员的舞蹈动作逐渐地更加完美,也更加有信心:人到老、学到老。年龄只是数字,舞蹈让我们忘记时光!
老年大学的舞蹈课从不在乎动作是否标准。在这里,重要的是音乐响起时,那些苍老的身体依然愿意翩翩起舞;重要的是岁月可以带走灵活,却带不走对美的向往;重要的是有一位这样的老师,用她优雅的双手,托起了这么多银发的舞蹈梦!
(常州老年大学22621中国舞班 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