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老年大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老师,他以笔墨为桥梁,连接着国画艺术与老年学员们的心灵,他就是我的写意山水国画老师——赵丹。
赵老师是常州老年大学书画系山水画23103班的老师。初见赵老师,他身上那股艺术家独有的气质便深深吸引了我。他总是穿着朴素却不失品味的卫衣,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眼神中透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
接触时间长了,我发现赵老师身上有一种将文化积淀转化为精神力量,既不丢失“腹有诗书”的底蕴,又能在现实中找到理想的落点的气质。他那种“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格魅力与风采,让我非常佩服和敬仰。
说心里话,如今像赵老师这样内心有原则,处变不惊,不随波逐流,让灵魂在世俗中保持独立与丰盈的纯粹的人真不多见了。
赵老师是一位具有五十余年画龄的职业画家,在课堂上,他以深厚的艺术功底、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老年大学学员们艺术道路上的引路人。赵老师有着独特又深厚的画理画论,每一次挥毫泼墨,都能将山水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笔下的山峦连绵起伏,仿佛有生命一般;溪水潺潺流动,似能听见那清脆的声响。
赵老师始终秉持着“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的使命,将“师古而不泥古”的理念传递给我们这些老年学子。他鼓励我们学习前人的技法,但更要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记得有一次,我在临摹一幅山水画时,完全按照原作的笔法和构图,不敢有丝毫变动。赵老师看到后,耐心地对我说:“临摹是学习的基础,但不能被原作束缚住。你要用心去感受山水的意境,加入自己的思考,这样画出来的作品才会有灵魂。”在他的指导下,我开始尝试创新,逐渐找到自己的绘画风格。
赵老师的教学方法也非常独特。他不仅会在讲台上亲自示范,还会利用上课前半小时,手把手地指导,帮我们批改作业。国画班学员的绘画水平参差不齐,他及时掌握学员们的动态、特点和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对于基础薄弱的学员,他会从最基本的笔法、墨法教起,耐心讲解每一个细节;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员,他则会引导我们进行创作,鼓励我们大胆尝试新的表现手法。
除了教学,赵老师还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他在湖塘有一个工作室,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前往赵老师的工作室请教,赵老师总是不厌其烦一对一辅导。当然,赵老师也会根据我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来。赵老师比我大一岁,我们就像兄弟一样不分彼此,他常说我:你画画速度太快,大胆落笔原本是对的,但你细心收拾仍欠火候,其实,画画玩得就是细心,越细心收拾,画面才越丰富。
赵老师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浇灌着我这颗艺术的幼苗。在赵老师的引领下,我不仅收获了艺术技能,更找到了精神寄托与文化归属感。国画艺术在我们这些银发群体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正如赵老师所说:“艺术是一颗种子,播撒在老年学员心中,终将长成一片森林。”如今,我们这些老年学员都能用画笔来表达生命的语言,诠释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
赵老师,您是我艺术道路上的引路人,是我心中的楷模。感谢您的辛勤付出,让我的晚年生活因为有了国画艺术而更加丰富多彩。我相信,在您的影响下,会有更多的老年朋友爱上国画艺术,让这门国画艺术在乡土中扎根发芽,在老年学员心中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在山水画初级23103班学员成果展展出之际,我特写下该文,以表达我对赵老师的感激之情。我敢肯定,这也是我们班全体学员的共同心声。
(书画系 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