熠熠星河,颗颗璀璨
4月17日的自媒体主播课上,我们的着装朴素自然,又不失端庄靓丽,与个人的气韵吻合。左看看,右瞧瞧,就是一个字,美。美得排不出一二来,细细琢磨,每个人的美又都是非“他”莫属,独一无二的。李辉老师和几名学员,都穿上合体又惬意的旗袍。月梅班长和两名同学穿着颜色明快的汉服。几位学员,衬衫配牛仔裤,还有如我一样的穿着时尚的日常装。更有男士西装领带——师生都在彰显自信大方的风采和尊重他人的风度。人是衣服马是鞍,何况要演一回“自己”——《名点飘香》进入实拍环节。
导演耐心,老师鼓动。
蒋敏导演是常州市一位资深文艺工作者、省作协会员、一位优秀的编剧和导演,在戏剧、话剧、民俗表演等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她这是第三次亲临课堂,上节课主要给我们讲的是“控制”,演员要不得有太亢奋的表演情绪,就像跑马拉松运动员,起跑太快,未到终点你就得“中间点”下线,情绪冲过了头儿,就回不来了。蒋老师还以小学生天天问候的“老师好”为例,惟妙惟肖地讲解“平常表演” 区分何为“控制”后的表演。也就是说,最好的表演,看不出你在表演。其实,生活中方方面面也是如此,比如,最好的化妆看不出你化了妆,最好的边界看不出彼此有了边界,最好的文字看上去是聊家常而不是将文字“端”出来的,最好的表白看似没在表白……看似浑然天成的美,都是努力累积到达某一“境界”而已。
李辉老师更是匠心独运,每节课前的“口部训练操”特别受欢迎,舌根、舌中、舌尖上的各项运动,让我们舌部灵活,讲话时字正腔圆,气自丹田。嘴开到最大,不是“打嘴巴”。音动于舌根,嗓子像挂了小风扇,凉爽爽的……。从第二次“走场”开始,李老师鼓励大家,当演员不容易的,你们都很优秀的。还时不时调侃一两句,“专注,专注,眼神飘飞不可以,飘柔更不可以……”李老师的轻松幽默让我们的松弛度“蹭蹭”往上升。
名点飘香,情动四方
“咸么咸咧咧;甜么甜醣醣。色香味道样样好,咬上一口,怎么样——好吃倒着……西瀛里,迎桂堂,小笼包子上点蟹黄……银丝面味道鲜,醉人心脾是甜酒酿;汤圆团四喜,馄饨三鲜汤;义隆菜馆净素斋,还有马复兴面馆——常州十点名点心,美名传四方。”(蒋敏老师原创)台词朗朗上口,表演得心应手,真是过足戏瘾。
雪莲老师全程跟拍,一组镜头完成后,即刻回放,动作、眼神或发音抢先或落后一两秒等这些不妥,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立马重来,再拍,再审。为每位演员寻找最佳机位。有一组反复拍了七次才通过。当雪莲老师一次又一次举起镜头,敬佩的话语涌自心底:完美就是专业上不厌其烦的修正。蒋敏导演一直给我们做“场内助”,她耐心指导,从表情到动作再到语气,不放过任何细节。郑冰老师像一位不老的女神,拿手机放音乐,不时指点同学朗诵的节奏,更要多多感应镜头,放松身体,突出亮点。看她俩美滋滋的俏模样,让我们心生敬慕——比我们年长二十岁的年龄,根本看出来的。真想定格这一美好时刻,等我们到了七十六七岁时,也能保有这样的活力和魅力。心生感慨,顶级女神哪有黄昏——美人迟暮亦红颜,才女经年犹雅韵。
在其他三组拍摄,我们做背景时,劲波组长和杨璟帮找齐了常州十大名点心,锁定了“老字号”所在的街区门牌号,真是一箩筐的收获。课堂之外,我的老胃有福了,要接受新点心的滋养了。我们小组表演第四部分,第一遍差在我的节奏上,慢了一些,削弱了语言的弹性,经蒋老师指点后达标。我们组用方言表演,有杨璟软糯的常州方言;有史红芳甜腻的溧阳话;有李爱娟醇厚的陕西方言;有孙蕾柔润的四川话;有耿劝快板式的山东方言;有王劲波地道的改良版常州话。这里多说一句,我们组属于本色出演,皆用自己的家乡话。
我们组三遍通过之后,加上全班合诵,剧入高潮,戛然而止。
师生在兴奋之中,拍集体照片,录一段视频,《名点飘香》杀青快乐。
4月20日,常州电视台的生活频道于20:00,播放了有关《名点飘香》的采访,正如蒋敏导演所言,生命就是一个体验过程。有自媒体主播课上,我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体验,并在老师们的引领上,体验快乐,丰富生活。
(文史语言系 乔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