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展示、交流>>学员习作>>文章内容
洋油菜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4-22    点击:    来源:原创

  1973年清明前后,生产队胡队长派我去参加大队召开的农技会议,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午后。 我揣着笔记本早早来到了大队部,会议设在一间土墙茅顶的小仓库里,墙上唯一的脸盆大的圆洞,透进一束光柱。屋子里烟雾腾腾。各生产队来的都是一些老农民,只见老把式们叼着烟袋锅子在嚷嚷:“种了几十年油菜,还能有什么新花样?” 当大队农技员提到“甘蓝型油菜”这个学名时,屋子里顿时炸了锅,老农民们大叫听不懂也记不住,还是叫它“洋油菜”来的干脆。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溧水农村仍延用老传统,种的都是“本油菜”。种植方式:秋天翻地做垅→挖穴点种→间苗→田间管理→第二年初夏收获。 而大队这次开会推广的是油菜新的栽培方法:秋天翻地做苗床→在苗床上撒种育秧→秧龄满四十天后→菜秧移栽到大田→田间管理→收获。 新老种植方法有二个明显不同:一、种植方法不同。传统的方法是直接种,新的方法是先育秧后移栽。二、菜籽的品种不同。农民们为了表达简便,直接将后来推广的称为“洋油菜”,老品种的叫“本油菜”。 农技会议结束后,各生产队领到了两斤深褐色的“洋油菜”种,以及一张油印的《油菜栽培说明书》。 回生产队后我将会议精神传达给了胡队长,并将二斤油菜种交給了仓库保管员,就算任务完成了。 秋分都过了,队里关于油菜种植的工作仍不见动静,我第三次提醒队长时,他蹲在田埂上“吧嗒吧嗒”着旱烟:“种了后还要移栽?费那劲!老祖宗的法子够用了”,说完烟锅在鞋底上磕出一窜窜小火星,我知难而退。 中秋节那天,队里放假一天,胡队长找到我:“洋油菜队里不打算种了,种子浪费了可惜,你是农技员,今年带头试种,也算应付应付大队,有什么困难来找我”。没多考虑我便同意了,然后去仓库领了点油菜种,当天便在我的自留地上整了大约三、四个平方,播下了“洋油菜”的种子。(我家分有一分半自留地) 种子撒进了地里,我的心也挂在了地里。七天后出苗了,嫩芽顶开土坷垃的模样,活像婴儿攥紧的小拳头。叶片肥厚油亮,边缘还带着波浪的细纹——这哪里是庄稼,分明是大地精雕细琢的工艺品。浇水、施肥、拔草、治虫……在我的精心管理下,菜秧生长势头迅猛,新叶不断抽出,翠绿欲滴,在微风中欢快摇曳,尽显茁壮之态。四十天后菜秧有筷子长了,那模样与“本油菜”确实不一样。社员们路过我的自留地都会驻足,对着油菜苗进行一番评论:洋油菜的叶子象包菜,本油菜的叶子象青菜。贫下中农的语言朴实而又精准,好记也好懂。 秋天,一分半自留地我收获了六、七百斤山芋,大山芋刨成片晒了山芋干,小山芋留着人吃,人吃不了就喂猪。(那些年我家年年喂一条猪)。收获后的山芋地我全部栽上了油菜。 在春风温柔的抚摸下,积聚了一冬能量的油菜苗焕发出勃勃生机,洋油菜更是一天天显现出它强大的优势。我自留地周边都是社员们种的本油菜,开春后这场静悄悄的较量愈发明显。当本油菜苔扭动着纤细的茎杆长到一米高时,洋油菜已象一位壮士,依仗着拇指般粗的茎杆昂首挺胸,不经意间已经蹿到齐胸高了。四月份,油菜花盛开了,我的心花也怒放了。金色的油菜花在阳光下铺展成一片灼灼的海洋,千万朵鹅黄的花盏齐齐仰着脸,将春末的风都染上了蜜糖的甜味。花枝挨挨挤挤地缠在一起,沉甸甸的花穗把茎秆压成谦卑的弧度。蜜蜂们驮着绒毛上的金粉,在花田间织起一张嗡嗡作响的网,仿佛要把整个春天的甜味都搬回蜂箱。望着眼前这片翻涌的金色花海,我忽然觉得呼吸都变得甜丝丝的。蜜蜂们忙碌的身影在花间穿梭,嗡嗡的振翅声像一首欢快的春之歌。这一刻,一冬的农作辛劳和生活烦恼都被这片金色的海洋悄悄融化了,只剩下由衷的喜悦。 从油菜播种到收割,都离不开胡队长的关心和指导,五月下旬进入油菜收割期,他更象一位包办婚姻的家长。他对我说:庄稼的收获方法是不一样的。俗话说“稻进仓,麦上场,黄豆挑在肩膀上”。而油菜的收割经验是:八分熟十分收;十分熟八分收。而且要带着露水收割,否则,干燥的枝杆在扯拉过程中,菜籽莢会炸开,菜籽撒到了地里,丰产不丰收。 收割的日期是队长定的。天刚蒙蒙亮我就手握镰刀站在油菜地旁,深情地一次又一次抚摸着沉甸甸的菜籽莢,几次举刀又几次放下。只见晶莹剔透的露珠象一颗颗水晶,与菜籽莢零距离地贴在一起,仿佛在作最后的告别。不一会儿胡队长带来五、六个社员帮我收割油菜。 第三天下午,脱粒扬净后的菜籽晒干了,队长亲自过磅,我的一分半油菜地的产量71斤,合到亩产470多斤。而当时当地的本油菜亩产还不到300斤。只见队长抓了几粒菜籽放嘴里慢慢地嚼着,突然把烟杆往腰带上一别:“明年全队都改种这洋玩意!” 故事后记, 按胡队长的决定,我留下5斤菜籽种给队里,其余都拿到油坊换了近20斤菜籽油。菜籽换油贴了多少加工费,50年过去了早已忘记了,但留在脑海里的:那金黄色的菜油是香香的,那榨油后的副产品一菜籽饼也是香香的。

  (文史语言系 熊德康)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