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四月的常州老年大学,花红叶绿,春意盎然,处处赏心悦目。这是周一的下午四点多,二号楼三点下课的学生基本都已散尽,保洁员也早已挨个教室忙碌起来。只听见二号楼三层的器乐教室仍然有一阵阵悠杨的手风琴演奏声传出,推开教室门,那是器乐系1936班的学员还在专心致致地一遍遍反复拉奏着歌曲《灯火里的中国》,大家沉浸在时而温婉时而激昂的优美旋律之中,似乎忘了时间,忘了疲惫。原来再过数日,学员们将携此曲,以指尖风华社团之名,参加由省老龄协会等部门联合主办的江苏首届“鎏尽风华,演绎风采”城市赛。这也是学员们前阶段参加了活动的初赛,复赛,辛苦付出赢得的晋级机会。大舞台,大挑战,大家信心依旧,从选曲到队形设计,认真备战,期待在不一样的舞台上,更好地绽放音乐梦想。
我们1936班是老年大学开设的第一届手风琴班,时光匆匆,六年制的课程已接近尾声,毕业在即学员们也是感慨多多,岁月虽远去,情怀却依旧。回看走过的学琴之路,近六年的时光里,大家始终执着初心,以坚持和努力的精神,勤学苦练,奋力向上,“老年勤学胜少年”。如今水到渠成,学有所成,曾经的器乐“小白”们 已基本能娴熟自如地驾驭手风琴 让已不年轻的手指在黑白键上轻盈飞舞。也能自信登台,独奏合奏,成为公益演出活动中一抹亮色。
近六年的学琴路上,科班出身的严俊老师指导和目睹了大家“成长”的过程。严老师专业知识扎实,教学认真负责,从最初的基础理论,弹奏方法到现在唱谱能力的训练,节奏感的把握,作品的表现力;从一支支风格迥异的单曲到现在的一首首二声部,三声部的重奏曲,精设课程,循序渐进,悉心指导,倾心传授,规范的教学,使得学员受益无穷。他还积极鼓励学员走向社会,在大小活动中巩固提升演奏技巧,做到教学共鸣,师生共情。
近六年的学琴路上,共同的学习目标,相互之间的协作,促进了团队的发展强大。作为团队的领头羊金艺班长是个聪慧干练 ,温暖有光的女性,她不仅以身作则,刻苦用功学琴,而且班级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课堂教学每节必录,方便了大家及缺课同学家中学习。每次组织活动从服装,场地到用餐,亲力亲为 ;同学有求,热情相助。有这样的班长,大家感觉练琴的时光都是快乐的;有这样的班长,团队的凝聚力不断变强。去年至今,老师布置重奏曲较多,这需要学员之间的高度默契和精准配合,面对挑战,大家统一认识,增加固定集体训练时间;学员之间展开了更多的互帮互助,能者为师,有人跟不上节奏,能力强的同学帮着打拍反复练;有人手指音准不到位,能力强的同学一遍遍的耐心示范,很快团队整体演奏能力明显提升。团队如温暖和谐的大家庭,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所能,默默奉献。有的帮助解决集训场地,有的牵线搭桥提供演出机会,有的经常用自己的汽车服务大家,师生齐心合力,相互成就,学琴之路既有快乐更有意义。
灯火里的中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近六年的学习,让大家的梦想慢慢变得越来越清晰。有说:“老而好学,如秉烛夜行,照亮人生晚景”;有说:老有所学,青春常在;总之,学习让生活变美变精彩了。手风琴的学习之旅仍在继续,执着手风琴的热爱与坚持已然于心,大家的共同愿望是通过学习手风琴,演奏手风琴,向社会传递快乐和积极的生活理念,影响和带动更多退休老人加入学习行列,勇敢追求梦想。岁月悠悠,唯琴声不老!
(器乐系 王银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