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迎接即将在常州老年大学书画系举办的山水初级23103班二周年学员成果展,全班学员们开始行动起来。
“范缨师姐在吗?”我轻轻点击微信。
范缨师姐是我们的大管家,为人真诚爽快,组织能力强大。是一位热气腾腾的人,我遇事总爱找她。
“在的哇”范缨师姐秒回。
“我画不下去了,想求助。”我开门见山。
“来撒,大师兄,二师兄大家都在格哇,快滴过来撒。快滴。”范缨师姐热情又不多啰嗦。
我们都是常州老年大学写意山水班的学员,我是插班生,画龄自然比不上他们,所以,不管年龄大小,我统统尊称他们为师兄师姐。
“好格哇,偶沐酿来(马上来)。”我用一句蹩脚的常州话回应。
尽管在常州生活四十年,但常州话一直是我的短板,用马桑春师姐的话说,我的常州话就像外国人说中国话,虽然有些洋泾浜,却也别有一番亲切。
我们在湖塘镇有一个美术基地,是赵丹老师的工作室。在快节奏的生活里,能邀上三五好友,沉浸于一场国画沙龙,无疑是件惬意的事。
其实,整个寒假,我就与山水画较上劲了。尽管画了不少,但总觉得缺点山韵味。这不,一幅六尺整张,比我个头都高的山水画,把我弄得没了脾气。我原本的创作意图是,近景有山有树有水有人家,增添一丝生活气息,中景是巍峨壮观的山峰,远景云雾缭绕,给人以悠远深邃之意境,营造出一种开阔的空灵感。可画到一半,却卡在山石上动弹不得。
我二话不说,夹起画稿,直奔湖塘镇。
我住新北区,需穿城而过,坐地铁大概一个小时,但距离挡不住我前进的步伐,对绘画的渴望让我迫不及待。
我很快来到画室,推开玻璃门,风铃叮咚作响。画室里师兄师姐们早已在挥毫泼墨,彼此会心一笑,不必寒暄。阳光斜斜地洒在木地板上,将画架的影子拉得老长。调色板上的颜料还未调和,却已斑斓如春。
“来得正好,刚泡好大红袍。”范缨师姐上前招呼我。我紧忙放下在路上买的水果,双手接过师姐递上的心意。
“这可是赵老师压箱底的好茶叶,我给翻出来了。”范缨师姐不愧是大管家,连赵老师的好茶叶放哪都知道。
“都格(大家)开心佬哇,勿碍哇(不要紧的啊)。”赵老师接过话。他的真诚令我动容。
“技高为师,身正为范”,赵老师有五十余年画龄的职业画家,更是一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与学员称兄道弟,没有架子的好老师,他恨不得把手里绝活全教给我们学员。
常州之所以文化底蕴深厚,正是有像赵丹老师这样一大群人对文化艺术孜孜以求。尤其他们一生只做一件事,不图名利,唯求把“板凳坐穿”的精神,确实令人感动。
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迅速将画稿挂在墙上。“这幅国画意境很好,雏形已经出来了,完成画稿后,绝对大气磅礴。”赵老师一上来就给我定心丸。
“近景的山石太突兀了,不知如何自然过渡。”我说出心中困惑。
“这个简单,在山石周围画一些杉树,与山石融为一体,中间加一条山路,有曲径通幽之感。旁边的溪流和树木不用改动,就按照你的意思画出来就可以了。”赵老师马上给出建议。
“其实,这块山石并不突兀,反而布局很好,它是整幅画的压仓石,否则画面就头重脚轻了。另外,你一定要敢于用焦墨,但焦墨不是染上去的,而是一笔笔画出来的,在黑呼呼一片中依然能依稀看见笔触的变化和笔墨的丰富性,这才是写意山水画的灵魂。真正做到一笔一墨皆有灵,满纸乾坤映世情的美学艺术境界。”赵老师继续指导我。
“你应该常来哇,有问题立即就能解决。对山水画的认知是在一次又一次不断挫败中得以升华的。我们都是这样走出来的。”马桑春师姐停下手中活,走了过来。她脸庞漂亮,心态年轻,典型的江南女子,撒起娇来一个顶两,尽显小鸟依人的柔情,是大家的开心果。我年龄比马师姐大一轮,偶尔拿她开玩笑,她也不计较。
素梅师姐也热心凑过来,她性格开朗乐观,是画石头的高手,她几笔下去,“石分三面”栩栩如生,她不仅自我欣赏,还拉着我分享她的技法,她那种由内而外对国画的喜爱深深感染着我,也让我受益匪浅。闲聊时,谈起当年的艰苦岁月,她言语中透着一丝温暖。当年,她是母亲的宝贝疙瘩,有什么好吃的,兄弟姐妹没有,她全有,母亲偷偷尽着她来。难怪素梅师姐脸上没有留下岁月痕迹,一脸的娟秀。她风趣幽默:“就是黑点,去非洲选美,绝对第一。”说完,她自己先开怀大笑起来。
素梅师姐内心深处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就是八十岁时,希望能在常州美术馆举办一场个人画展。赵老师当场允诺,一定帮助素梅师姐完成心愿。
“初学画,不停手;常努力,往前走;破碎心,待升华。”大师兄李建亚文化高,把学习秘籍编成朗朗上口的“三字经”而且说话诙谐幽默。他不仅画得好,一手体态优美的小楷书法让人赞不绝口。他的小楷起笔收笔干净利落,字体结构重心平稳,比例协调,疏密得当。他跟我说,他的小楷从小跟着姨夫学的,当年少不更事,不愿意学书法,甚至很烦姨夫,如今他是真心感谢他的姨夫。不过,岁数大了,眼睛有点吃不消,他已改写行书了。
这次去赵老师工作室,结识一位新朋友,她学画时间不长,但她用笔苍劲有力,墨色浓淡相宜。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毛笔在画面上啄啄”,她随便“啄啄”就把石块的亮灰暗凿出来了,让我叹为观止。她年龄应该比我大一点,是一个感性的人,说话快人快语,从不装假,临走,她主动跟我握手:“认识你很开心。”
范缨师姐画画特别认真,精雕细琢,一颗树的深浅变化,她能玩一个上午。我正好相反,画画速度快,赵老师评价我:“大胆落笔是对的,但你细心收拾确实欠点火候。”
赵老师情商高,从不打击我学习国画的积极性,他即便想点拨我,话到嘴边变成了如沐春风:“画画的真功夫就像你写文章一样,同样需要精雕细刻,千锤百炼。”
这种暖心场景,让我又回想起小时候读书时,数学老师总喜欢把班上几个“佼佼者”,弄到他家开小灶的年代。
我遵循赵老师的教导,在赵老师工作室细心收拾画作,最终完成画稿,无论好坏,至少我自己非常满意。
当夕阳的余晖洒进房间,一天的国画艺术沙龙也接近了尾声。大家收拾好画稿,带着各自满满的收获和愉悦的心情,告别彼此。虽然相聚的时光短暂,但那些美好体验的瞬间,那些在画间流淌的真实情感,那些温馨、真诚、和谐、惬意、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回望画室,满地斑驳的阳光碎片,恍若我们遗落的色彩斑斓的颜料。这寻常的一天,因画笔与友情的点缀,竟也染上几分诗意。
感恩赵老师,感恩师兄师姐们,让我每天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与小确幸。
(书画系 宦民)
在赵丹老师指导下,我对自己的一幅六尺整张山水国画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