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茶文化和茶品鉴》是传播中华优秀茶文化、提高学员对茶的感知力和鉴赏力、提升学员生活情趣的“文化养生”课程,为了让学员们对采茶、制茶有更感性的认识和体验,系部联合旅行社于清明后、谷雨前安排了一次班级的茶山研学。
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常州老年大学《茶文化和茶品鉴》课程班19位学员早早来到了学校,大巴车已停在学校大门口,学员们一个个都非常兴奋,以前是一直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茶文化、看老师播放的制茶视频、跟随老师的引导进行茶的品鉴,现在可以去茶山体验茶鲜叶的采摘、参与干茶制作,激动和期待溢于言表,似乎从大家的身上又看到了还是学生时代春游时的样子。
随着大巴车的一声鸣笛,我们的茶山研学之旅开始了。车行约一个半小时,目的地宜兴阳羡贡茶院到了。在贡茶院里,工作人员拿来采茶三件套:采茶头巾、围裙和竹制背篓。学员们有在欣奇的欣赏,有在沉浸式拍照,更有迫不及待穿戴了起来。采茶头巾兜住鬓角碎发时,恍惚回到插秧时的青葱年月;围裙系紧腰际,深蓝色的粗布摩擦声像老茶炊的叹息,带着柴米油盐的熨帖;背篓卡上肩胛骨的瞬间,恍惚间竟觉得一个个俨然是《茶经》里走出来的茶人。
茶山在晨曦中舒展着黛色筋骨,嫩芽尖上凝着露珠,像是缀了满山的碎钻。学员们躬身茶垄,指尖在叶脉间游走,恍若临摹工笔细描的山水画。在采茶中过程中,学员们深刻领悟到茶农的艰辛和茶叶的珍贵,纷纷感慨,以前总说粮食“粒粒皆辛苦”,原来茶叶也是“片片皆辛苦”。
晌午的春鲜宴后,学员们品鉴了贡学院美女茶艺师为大家泡的香茗---宜兴绿雪芽和宜兴红茶,听美女茶艺师介绍宜兴阳羡茶的前世今生,感悟东坡先生对阳羡茶喜爱的缘由。
步入制茶工坊,老师傅布满茧子的手掌在铁锅中翻飞,杀青、揉捻、搓毫塑形,动作如行云流水。大家一边欣赏一边探究:杀青的锅温是多少度?二、三百度的锅温,手炒茶烫不烫?揉捻的作用是什么?屏息凝神观摩,才发现揉捻还是个力气活,簸箕中的一团茶要由2个师傅轮流操作才能够完成。制茶的环节中,每个学员都体验了搓毫塑形的环节,大家都饶有兴趣学习老师傅指导的动作,体验感拉满。
当一箩完全炒制成功的干茶放在大家面前时,学员们满满的成就感,这可是大家全过程参与制作形成的作品。忽然想起东坡先生“且将新火试新茶”的句子,此刻方知这阙词里藏着千年茶人的默契。
归途巴士摇晃着满车茶香,蜷曲的碧螺春正在几个学员的玻璃茶罐中舒展,恍若封存了一整个春天的晨昏。或许这正是茶山的魔力——让我们这些迟暮之人,在袅袅茶烟里重拾了捧住时光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