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这首汉代乐府《艳歌行》在魏桂军老师形象生动而又情感丰富的讲解后,让我既觉得嘘嘘不已又心生慰藉。兄弟流落他乡谋生,在家的妻子想到他们生活困窘,旧衣无人补衣衫褴褛时的情景,满是忧伤。幸得贤主人帮忙缝补衣衫,却遭其夫婿误会。这一场景,展现出生活的复杂与人性的微妙。在生活的舞台上,这不过是一个平凡的片段,却让我联想到“布施”这一深刻的主题。
布施,远不止物质给予这么简单,它更是一种慈悲心与同理心的体现。当我们看到他人处于困境,像《艳歌行》里流浪的兄弟那般艰难时,心中涌起的那股想要帮忙的冲动,便是布施的初心。布施不求回报,只是纯粹地希望对方能脱离困苦,重获生活的希望。
然而,布施要讲究智慧。就像故事里,女主人的善意引发了不必要的误会。这警示我们,在帮助他人时,不仅要有善良的心,更要考虑周全,尊重他人的感受与处境,用恰当的方式给予帮助,让受助者既能得到实际的支持,又能维护尊严。一个人即使没有钱,也可以给予别人七件事情来布施。
第一个叫颜施,就是你的面容布施微笑,让别人看到你就感觉到很温暖。
第二个叫言施,就是语言布施,多对别人说好话、鼓励的话,让别人感受到你对他的温暖。
第三个叫心施,让自己的心敞开心扉,诚恳待人,帮助别人,让人家感受到一种爱。
第四个叫眼施,就是你的眼神可以用善意的眼光,让人感觉到温暖。不要用冷眼看人,看见别人就像看到恶人一样,这样是既伤害自己又伤害到了别人。
第五个叫身施,身体的布施,就是你以自己的行动去帮助别人,让别人感受到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爱。
第六个叫座施,想一想,我们外出乘船、坐公共汽车,将自己的座位让给别人,也是一种布施。
第七个叫房施,将空出的房子提供给别人休息,帮助别人。
佛陀说,你如果能够做好这七件布施,好运就一辈子跟随着你了。
在现实生活中,布施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给贫困的人捐赠衣物钱财,为饥饿的人送上食物,这是财布施;也可以是分享知识经验,为迷茫的人答疑解惑,此为法布施;当他人身处恐惧困境时,给予陪伴鼓励,助其消除不安,这便是无畏布施。每一次真诚的付出,都是在传递温暖与爱。
从《艳歌行》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生活的无奈,也领悟到布施的真谛。让我们在生活中,带着智慧与慈悲去布施,让世界因我们的小小善举,变得更加温暖、美好 。
(文史语言系 蔡铭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