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展示、交流>>学员风采>>文章内容
吟诵与品茶
发布时间:2025-04-07    点击:    来源:原创

  四月微风轻拂‌,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1211教室内拼成的围坐大方桌上,静谧而温馨。4月2日“中华经典诗词普通话吟诵“ 开启了一堂别具一格的品茶吟诵课。

  沈曦老师上一周教了唐代诗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摘选《七碗茶歌》后,在群里发出通告 :“今天上课我带茶壶茶叶来,请同学们带好水杯。“ 精心妙思安排在品茶中吟诵这首有名茶歌的通知一发,群里的反响如潮水般的涌现: “我带烧水壶”、“我多带几个喝茶的杯子”、“我带点小点心来”、“穿班级的汉服吗?”……同学们早早来到教室,兴致勃勃的围成大方桌,摆好一人一份的小点心,张南燕同学将带来的“农夫山泉”水烧开,注入已装有“雨前龙井”的玻璃茶具,嫩绿的茶叶在沸水中舒展沉浮,翩翩起舞,茶香袅袅升起,拉开品茶吟诵课的序幕。

  第一杯敬老师,大家举起茶杯,轻轻的放到嘴唇抿着茶汤后,吟诵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沈老师点评: “喝下茶,吟诵比以前有感觉了。”“一碗喉吻润”,茶汤伴着唾液,湿润喉咙,“春风花草香”,春风的吟诵声中带着风和日丽,桃红柳绿, 闻到花草香的韵味了。第二泡茶汤最是清透,轻啜一囗,“雨前龙井”的炒豆香带着点涩涩味在舌尖绽开,吟诵王维的诗“竹里馆”。“两碗破孤闷”,同学们静静地“独坐幽篁里“,悠然地“弹琴复长啸”了。

  同学们一边吃茶,一边听着沈老师讲授茶道。茶文化奠基人陆羽的《茶经》,视为茶世界里的“圣经”。水质是茶汤的灵魂,陆羽道: “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沈老师更通俗的定义为“流动的水”,“山泉水固然最好,但放置久了,也一定要再多晃动晃动,质量好流动的自来水也可泡出好的茶汤。”。陆羽道: “茶之为用,味至寒,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意味茶性寒凉,适合那些品行高洁、生活简朴的人。茶性并不仅仅是寒冷,沈老师形象地讲: “轻飘飘,爱漂亮的人,宜多喝红茶,厚重端庄; 而性情急燥,大刀宽斧的人,宜多喝绿茶,静心静养。对下肢不适者,宜喝普洱,砖茶,重茶,茶汤下沉,使之有力。“,茶道与养生关联,“沈老师真有才”,同学们津津有味地一面品茶,一面聚精会神地聆听沈老师更多精彩而有独到的吃茶之道。

  唐代诗人卢仝在《七碗茶歌》中将品茶过程化作诗意的阶梯, 向阳团长将同学分成三组吟诵,第一组吟诵“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第二组吟诵“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第三组吟诵“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最后合吟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茶与诗,一静一动,滋养心灵, 当我们用舌尖品味“雨前龙井”的炒豆茶香,那沉淀在茶叶里的诗情,被茶香浸润的诗句在血脉中流动,合吟 “清风生”令人身心轻盈、超凡脱俗,有飘然欲仙之感。沈老师听了,眉开眼笑连声称赞: “吟诵得好,不错不错”。大家欢欣鼓舞、高潮迭起、收获满满, 一堂別开生面的品茶吟诵课完美地落下帷幕。

  “在茶烟袅袅時激发灵感,在诗词吟诵中闻见茶香”,古代诗人的茶盏里,沉浮的不仅是茶叶,更是万卷诗书的倒影,品茶和吟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自强不息、坚持不懈地将传统文化传承,代代相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任重而道远。

  “焚杳伴茗,必与诗画相宜”,茶与诗浑然天成,会在血脉中流动,山静日长,诗书茶香为伴,茶烟起处诗香来。

  (文史语言系 钱可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