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春分,我到老年大学自媒体主播班上课。
前一天,班级群里通知大家13:00到校,准备录制《六十岁的青春》短视频。上午我到东坡公园逛了一会儿,就直接去上课,我下公交车时,刚好12:30。
远远看见,学校大门口站着七八位穿着红马甲的人士,心想这可能是摄影班搞活动统一着装吧。等我到大门外二三十米的地方,看见他们,有在与进大门的学员,亲切地打着招呼;有的帮助骑电动车的学员,进入专用通道。等我走到门口一看,这不是我们主播班的朱雅琴,刘桦,许建云,耿劝,马正红同学吗?上过两周课了,我大都熟悉了,还有我们文史语言系辅导员李浩明老师。
这就是三天前,在群里大家抢着报名的志愿者。他们统一着装,在门口站岗,上课时学员们高高兴兴来上课,放学时学员们安安全全地离校园。
一位姐姐对志愿者这事特别在意,并愿意随时参加。她说,要是有机会帮助别人,也是在帮我们自己。她给我讲了有关志愿者的事儿。去年冬季学期时,她和她的邻居,一起在老年大学学习。她邻居六十出头,身体硬朗。平时买菜上街办个事啥的,都是骑电动车的。大学离她家不算远,上课骑电动车来也蛮好的。有一次,她邻居有点感冒,就在家吃了点感冒药,可能是没休息好,也可能药物有些反应。等她邻居骑车到1号楼门前时,手一把没抓住车把,脚也有些发软,车子一斜,连人带车一起甩到地面上。她邻居当时都“晕”了,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
就在这时,三个志愿者小跑过来,一人扶车子,两人扶起她,看她哪里摔疼了,用不用马上去医院包扎一下,或者拍个片看看,这可不能大意啊——她站起来说,没事儿,没觉得不舒服。要是没志愿者,都不知道能不能好起来呢!
她邻居休息几天后,又到老年大学来上课,这次她主动报名参加志愿者的爱心活动,并从中享受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奉献乐趣。
此时,又是国际幸福日,2012年,联合国设立国际幸福日,到今年已有13年。2025国际幸福日的主题是,关爱与分享。
志愿者的心声:我们彼此关爱,共同把美好的生活分享。
(文史语言系 乔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