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导演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天象就是“六星连珠”,当它发生时,阐教的“十二金仙”需重聚商议重大事件。在电影情节里,敖丙因“六星连珠”代替哪吒与已故的两位哥哥短暂相见。这一场景通过天象的“连线”隐喻兄弟间跨越生死的联结,成为情感爆发的高潮。
我在自媒体主播课上,一个爱意满满的比“心”,竟比出个“六星连珠”。
怎样的剧情呢?听我慢慢聊。下课前十分钟,李老师布置作业,请大家自我介绍,用剪映制作小视频。我完全没想到,接近尾声的课堂,将我带入一波又一波的高潮,暴烈般的快乐,不要太爽了。“云中飞燕”站起来说,我来自黑龙江,出生在哈尔滨,生活在寒地黑土绥化——我的天哪,这不是俺们那旮沓的人吗?我朝她比个“心”,没想到的是,我的手还没落下,接下来两位女生,分别来自黑龙江WK、NH(县城名字的首字母)我这两颗狂热的“心”“歘欻欻、歘欻欻”就飞了出去,激动得手抖。
周二的课上,我还羡慕交谊舞班的小团队呢,老天这么快就赠予我了。看来,前半生奉献“众学生”的爱,还是值得的。
隔着过道,一位姐姐探过身子,悄声说,我也是黑龙江的,来自大庆。我问住哪儿,她接言,创业城——听听,东北人跟“实在亲戚”(方言,意指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就是掏心掏肺,还掏得忒快(方言,意特别快)。
四颗“心”送出后,李老师开心地帮我们确定了视频主题——黑龙江人在常州。老师和同学们很喜欢和东北人相处,他们羡慕东北人普通话说得好,且性格里自带喜感,就是——“贼逗”。
“我们真不是插伙儿(方言,意事先组队的意思)来的,啥也别说了,都是缘分哪!——这段掐(删除的意思)了啊,不能播出去。”这是我模仿某小宝的喜剧语言,来的一段开场白。
你能想象得到,同学们的松弛感“蹭”一下蹿上来,有同学兴奋地脱口而出:“社牛、社牛”。
下课后,五姐妹相约出去拍照,出了电梯,跟上来一位姐姐,拉住我的背包带说,我是吉林通化的,就是产“通化葡萄酒”那地儿的。咱也是东北老乡。
“好挲,聚会时有红酒喝的哇”,(常州方言,哇、挲、呀,放在句尾,发音快、软、嗲)接上她的话后,发现她正盯着我,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语言已融进“吴侬软语”。可见,环境的微风,虽然温柔,也有吹散棱角的力量。
六姐妹到而立园、伴亭处一起拍照,班长秦姐热情地帮我们摆姿势,一名男同学端着手机找角度,“卡卡卡”将相逢的故事定格。我不由得哼起歌来:咱们老百姓啊,今儿真高兴啊……
东北人一唠嗑,越唠越近乎,仙姐和华姐住的地方,离我就两个街区。
没想到,自媒体主播课上,“集体情绪”这个新词,这么快就被落实了。
“东北美女团”的名片是我想到的,有点保守、过时。
敬请各位看官,东北的、江南的、脑洞大开的、时尚跑偏的,整(东北话口语)个时髦的名,能一叫就红的;搞(南方话常用)个网名先“团”上(意指挂上),用到红的哇!
为庆祝“三八”节,东北美女团合力制作的第一期视频《从黑土地到运河畔东北姐妹的常州人生》马上问世,这个由云中飞燕姐创意的文案,历时多日的精心打磨,已有小剧本的模样,由仙姐、芬姐、燕姐、丽华、玉华、爱华倾情演绎
——不能再剧透了,等着瞧吧。
秀华去无锡旅游,我去上交谊舞课。下期我俩争取准时参团。
热情直率,称兄道弟;豪爽风趣,东北印记。龙城常州,常乐之州;东坡公园,诗意栖居;运河悠悠,古今交融。东北人到宜居之地,更得宜居之乐。而“常老大”更是一处尊重彼此、和谐共赢的怡情乐园。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无论学习,还是生活。
(文史语言系 乔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