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上午,器乐系张亚主任召集小班课的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开展了一场如何优化小班课程的研讨会,大家就器乐系开设小班课程的目的、作用、形式以及如何优化小班课程设置等开展了热烈讨论。
张主任首先发言,器乐系开设小班课程,主要是为了满足老年学员的特定需求,提升老年学员的学习效果和体验,同时也是老年学员器乐学习的发展趋势。小班课程有以下一些优势:一是针对性强。小班课程能让教师更好地关注每位学员的学习程度和需求,并及时地发现和纠正学员的问题,从而提供个性化指导,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技巧,小课班也最能出成绩,如:高燕婷副校长教授的小班课学员能在全国钢琴比赛中获奖。二是互动性强。在小班教学中,学员有更多机会与教师互动交流,学习效果显著提升。三是课程灵活。小班课老师更容易根据学员的反馈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员的实际水平。四是信心增强。小班课学习氛围更轻松,老年学员不会感到压力太大,更容易享受学习过程。当遇到学习困难和挫折时,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支持,会获得更多的情绪价值。
总之,小班课程能够为器乐系的老年学员提供更个性化、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器乐技能,享受学习过程,也能有效地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目前,我校器乐系开设了近20门专业课程,其中:钢琴、古筝、小提琴、大提琴、琵琶、手风琴、萨克斯等专业开设了16个小班课程,实际招生数与计划招生数基本相符。研讨会上,任课老师们一起梳理了小班课开设情况,互相交流了优化小班课程、进行分层教学的经验和体会。
张亚主任分享了自己的小课任教经历,从自己大班课里筛选出来的学员加入了自己的小课班,采用共性和个性化教学,试点了一年,虽然教学过程较累,但是,经过小班课的淬炼,学员明显成熟,底气足,给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钢琴教师朱韵飞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小课班模式。蔡锁明老师认为,分层教学更考验老师的水平和能力。大家一致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优化小班课程,提高学员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1.个性化教学。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进行分层教学,确保教学内容适合不同层次的学员。
2.灵活教学方式。利用小班优势,增加师生互动,鼓励学员提问和讨论。结合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课程内容循序渐进。从基础到复杂,逐步提升难度,确保学员扎实掌握每个阶段的内容。采用兴趣导向,根据学员兴趣选择曲目,增加学习动力。
4.增强学习体验。组织小型演奏会、汇报演出、社团联欢等,让学员展示学习成果,巩固学习技能,增强成就感。安排音乐欣赏、大师班等课外活动,拓宽学员的音乐视野。
5.不断改进课程。根据学员反馈不断优化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员需求。
大家还就如何吸引学员,如何留住学员,如何打造个人IP,如何让学员带着满心的期待聆听讲课,如何抓到学员学习的敏感点兴趣点,以及下一步小课班招生等方面情况进行了探讨。
(器乐系 谢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