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首以盼的老年大学董老师的《资治通鉴》选读课,终于在二月春风轻拂之时来临了。班里的学员们齐聚一堂,静候董老师的精彩授课。今日第一课,董老师将目光投向了汉高祖刘邦起兵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刘邦出身平民,排行老三,初名刘季,后由萧何更名为刘邦,蕴含着兴国定邦的美好寓意。他生性不喜劳作,却广交朋友,为人慷慨,有着非凡的人格魅力,对人友爱宽厚,心胸开阔,胸怀远大志向。起初,刘邦担任亭长,单父县人吕公来沛县投靠县长,设宴款待当地官员,入宴席需送两千钱,刘邦却打白条说送一万钱。吕公擅长相面,见刘邦容貌不凡,便将他迎进屋中上座,并将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了他,这位女子便是后来的吕后。刘邦在送夫役去骊山的途中,因夫役逃亡,自知难逃罪责,便决定起兵。他凭借自身的影响力和人格魅力,吸引了众多追随者。最终,在张良、韩信、萧何三位功臣的辅佐下,这位平民出身的刘邦击败了家世显赫的项羽,建立了汉朝。学员们沉浸在董老师的讲述中,课堂互动频繁,下课后,班上的才子熊德康有感而发,赋诗一首,同学们纷纷在群里称赞,而董老师也尽心尽责地对诗词进行了讲解,这样的恩师,足以让人感到幸运。
【七律•新春开学第一课——楚汉之争】 作者:熊德康 新岁初临课业苏,讲堂满座乐桑榆。 董师妙语穿贤卷,学子凝神入古途。 细品沛公开战事,深研通鉴醒心愚。 杏坛静启求知路,不负春光撷玉珠。
董静老师的解说:此诗以新春开学第一课为背景,围绕楚汉之争的历史主题展开,结构工整,主题鲜明。格律严谨,章法有度。平仄处理规范,颔联“董师妙语穿贤卷,学子凝神入古途”、颈联“细品沛公开战事,深研通鉴醒心愚”严格遵循对仗要求,句间节奏张弛有度。“乐桑榆”“撷玉珠”等韵脚选用精巧,既符合平水韵又暗含育人如植树的深意,体现作者对格律的熟稔把握。主题鲜明,虚实相生。首联以“新岁初临”点明时间节点,“讲堂满座”营造开学氛围,与尾联“杏坛静启求知路”形成闭环结构,突出“新春开学”的仪式感。颔联通过“穿贤卷”“入古途”的虚实转换,将历史课堂的现场感与楚汉时空的纵深感巧妙叠加,展现出历史教学的沉浸特质。
我在《治资通鉴》选读课群里的评论:
熊德康才子的诗作下笔如有神助,妙语连珠,令人赞叹不已!
学员苏彥英的评论:哇塞,太厉害了!
学员易明丽的评论:熊德康学长好诗!雄才!我们学习的榜样!熊德康同学太谦虚了,他在老年大学古诗词班学了八年,是大家公认的才子,逢年过节总会在群里有感而发。熊德康真诚地对大家说:感谢董静老师的解读!感谢同学们的鼓励!也感谢丁忠慧 同学的赏读!我也是学员,不敢称老师。在董静老师的精心授课下,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学员丁忠慧的评论:董老师的精彩评析,犹如醍醐灌顶。再读熊老师的佳作,仿佛按图索骥,每一句都能让人感悟到诗词中格律的精妙,感受到诗韵的优美。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是受教了。
我们为博学多才的董老师由衷地感谢!为精通古诗词的才子熊德康赞赏!为好学上进的同学叫好!
(文史语言系 何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