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知识的海洋里,无论一个人多么博学多才,总有更多的未知,等待他去探索和学习。我们喜爱的姜超老师就是一个带领我们在声乐知识的海洋里乐于探索和学习的优秀青年教师。
今天2月25日下午2:00–3:30是我班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这堂课姜老师上得十分精彩,同学们的掌声时不时地响起,课堂气氛欢快又活跃。
特点一、姜超老师为同学们精挑细选了五首风格迥异的歌曲。今天学习的第一首歌曲是《白云故乡》。
同学们带着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心,听姜老师介绍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这首歌曲创作于1938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这一时期,整个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大江南北,保家卫国的呼声四起。词作者韦瀚章与作曲家林声翕共同创作了歌曲《白云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无法回归的无奈,同时表达了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特点二、姜超老师示范演唱。他那富有磁性的男高音,声情并茂的演唱,令人陶醉,仿佛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聆听者能感受到歌曲所传达的深情和爱国情怀。这首歌很有意境!姜老师的演唱充满了感染力和震撼力。同学们对姜老师倾佩不已!有的录音,有的拍照,还有的录像,喝彩声经久不息。那场面有多么热烈!
特点三、知识不断丰富和积累。姜超老师总是能遵循“温故知新”的原则。上学期姜老师曾经总结,女生要唱好歌,关键第一步要学会真假声,特别是假声(通道)。而男生唱高音时,常称“难”高音;不发高音,就比较简单,就是真声。
声乐的重点是学会使用“腔体”。胸腔是关键之中的关键。有了“腔体”,就有了共鸣。
本学期学习的重点是“咬字”。在学习歌词时,姜老师指出: 咬一个字的时候, 要做到“字头在前,字尾在后”(即声母在前,韵母在后)。
“咬字”时, 既要靠后,又要靠前; 既要向上,又要向下; 既要往左, 又要往右。我们要在矛盾中找到平衡,平衡中找到了唱歌的真谛。
这富有哲理 ,耐人寻味的唱歌秘笈,我们将用心揣摩、深刻领会,多听多练。学无止境, 乐此不疲!
(声乐戏曲系 声乐初级美声23409 潘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