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镌刻在华夏儿女心底的滚烫符号,承载着千年的温暖与期冀,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长卷,在寒冬腊月徐徐展开。
春节前夕,大街小巷便被年味层层包裹。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宛如熟透的红柿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清冷的冬日添上一抹热烈的红。
社区街边摊位上,五彩斑斓的年画、寓意吉祥的春联琳琅满目。卖年货的小贩们热情吆喝,声音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热闹的市井乐章。
超市与菜场里仿若盛世的微缩图,人声鼎沸,烟火升腾。人们满意地选择着心仪的食物,说笑声、购买时让摊主过称的喊叫声此起彼伏,似欢快的年曲,奏响生活的热望。水灵灵的蔬菜,裹着泥土的憨实,码放得整整齐齐,那翠意欲滴,是新春萌动的生机;肥硕的鲜鱼,在水盆里溅起晶亮水花,鳞片闪烁,寓意着岁岁有余的吉兆。
家中长辈们也忙碌起来,扫尘除垢,擦拭家具,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寓意着扫去旧年的晦气,迎接崭新的开始。
春联贴上了门扉,墨香与纸香缱绻交融,黑的字,红的底,方正之间,是汉字独有的韵律,写满对新春的祈福,平仄对仗里,藏着华夏传承千载的浪漫。
厨房里,各种食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炸肉元、做蛋饺,做春卷,一道道传统美食在烟火升腾间,凝聚着家的味道。
除夕,是春节的重头戏,阖家团圆的时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精心准备年夜饭。这顿饭,每一道菜都饱含深情。鲜嫩的鱼肉,象征着年年有余;金黄色的春卷,寓意着兴旺团圆美满;热气腾腾的火锅,翻滚着新一年的红红火火。大家举杯欢庆,欣赏着春晚的节目,喝着舒心的美酒,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夜幕降临,窗外远处烟花绽放,如繁星坠落人间,将漆黑的夜空装点得如梦如幻。孩子们兴奋地奔跑嬉戏,手中紧紧握着烟花棒,划出一道道绚烂的光弧。大人们则在一旁微笑着,欣赏这热闹的景象,感受着岁月静好。
大年初一,人们穿上新衣,走亲访友。一句句“新年好”“恭喜发财”,满含着真诚的祝福与美好的期许。晚辈们向长辈拜年,长辈们则递上红包,寓意着压岁祈福。孩子们收到红包后,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小心翼翼地将红包收好,仿佛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贝。邻居之间也互相串门,分享着自家的美食和故事,平日里的生疏与隔阂在这一刻烟消云散,浓浓的人情味弥漫在空气中。
春节,不只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亲情的凝聚,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让漂泊在外的游子归心似箭,让分散各地的家人重聚一堂。
2024年12月4日,春节荣登非遗名录,意味着它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地位得到世界认可,它是全球华人共同的文化印记,凝聚着世代相传的情感与智慧 。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告别过去的烦恼与疲惫,怀揣着希望与梦想,踏上新一年的征程。愿每一个人在新的一年里,都能被生活温柔以待,收获满满的幸福与成长,如同这春节的烟火,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
(文史语言系 郭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