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文史语言系《资治通鉴》的任课老师董静名如其人温婉,娴静,淡然如菊,仿佛古时候的闺阁女子穿越时空款款而来——端庄,睿智,典雅。
上课时,董静老师总是轻柔细语,举手投足无不透着儒雅和自信。《资治通鉴》是一部讲述华夏文明史诗般辉煌灿烂的历史巨著。董静老师在授课中,顺着时代的脉络,如涓涓流水,如诗如画地娓娓道来。即使《资治通鉴》全书满篇叙述着古人的权力争斗和疆域征战。然而董静老师却如数家珍般侃侃而谈,举重若轻,犹未浓墨重彩着重于古代战场上刀光剑影的血腥及权力争斗的残酷。恰似不经意间,有的只是水到渠成的淡然和心领神会的风情;有的只是古人谈笑风生间,夺得江山的万丈豪情和意气风发。听董静老师的课如沐春风,栩栩如生,一如干渴中,一杯佳酿唇齿弥香缓缓入喉,瞬时沁彻心脾,醉人如怡。
然而,课堂上的云淡风轻,无不凝结了董静老师对教学的精心和重视,以及切准学友的学习特点,且深受大家喜爱的层层推进的教学方式的缜密思考。在讲授《资治通鉴》每个单元的课程中,董静老师不仅精心制作课件,而且将课件打印装订成册分发到学员手中,以助大家上课更具实感,课后重点研读更加便利。更重要的是省却了翻看原著这部大作,常常感到的无从下手,以及啃读晦涩难懂的古汉语文字的无所适从。不仅如此,董静老师总是课前在班群告知下一节课的学习重点,便于学友预习。课后又有的放矢的在班群里发送课程习题,以供同学们练习。练习题常常引发同学们的热烈讨论,董静老师也总是第一时间对同学们在班群里发布的每一条论题和个人论点都细读深敲,并及时客观的给予评价和指点。有效的巩固和提高了学友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在《资治通鉴》第一学期的最后一节课,更是彰显董静老师浓浓的教学责任感和对同学们厚重的知识传授情谊。在最后一课,董老师精心准备了一份贯穿一学期《资治通鉴》学习精华的试题,名曰考试,实则是对一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全面精准的总结。同学们普遍认为这份试卷,“简而精”的再次对一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总复习,且试题设计非常巧妙,不仅从多选题、判断题等多项不同的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且在董静老师的指导下,触类旁通的从隐藏其中的不同答案,延伸学习了更多的相关知识,可谓一举多得。在最后一课,不仅展现了董静老师的教学智慧,同学们则更醉心于董静老师春风化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尤为获益良多!
目前,董静老师已为我们教授《资治通鉴》一个学期24课时有余,在新学期开学之际,我们期待董静老师一如既往的带来更多的惊喜;一以贯之,带领学友们畅游《资治通鉴》更高、更广阔的知识海洋;以史为鉴,指导学友们的史学知识再上新的台阶。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诚斋步月二首其一》是董老师喜欢的一首诗。桂树何曾不长枝,月轮却有不圆时。若教桂树只管长,拶拆月轮谁补伊。
(文史语言系 丁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