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腊月十九(2025年1月18日),江苏常州的“苏迷”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精彩纷呈的民间寿苏活动。
看点之一:突出赓续东坡君子文化的大主题。五位专家学者与民间人士都认为:苏东坡在常州病逝后,南宋乾道壬辰(1172)年,常州太守晁子健在常州府“郡学讲堂西偏”创建苏文忠公祠(即“东坡祠”)。祠中塑像,有苏轼及其“苏门”六君子,即苏辙、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陈师道。君子文化的内涵,可以用十个字概括“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是纯道德价值的标准。苏轼的贡献,就是增加或扩充了君子文化的内涵——还必须有“才”。即流传至今的“德才兼备”。这就是苏东坡留给后世的一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看点之二:寿苏会的举办与常州东坡君子学堂的建成开放合二为一,融为一体。常州东坡君子学堂是南宋常州“东坡祠”的现代版,本质上是一致的。选择农历每年的腊月十八,东坡的生日,举办寿苏会,是继承与光大寿苏会的优秀文化传统,不走样,不打折,不崇洋,古法古办,在高雅、简朴、清欢上多多努力。
看点之三:寿苏会上以寿苏诗词创作并吟诵活动为亮点。甲辰寿苏会邀请常州老年大学文史系-金秋诗社、常州天宁区-北岸诗词社、常州诗词协会-晚香诗社共同举办。有19位诗人共创作了了25首寿苏诗词。邀请了14位诗人吟诵了16首诗词。高雅脱俗,文情并茂,有滋有味,余韵不绝。
看点之四:甲辰寿苏会开展赴宜兴鼎蜀镇东坡书院的拜寿参访讲学活动。在书院飨堂,瞻仰了巨大的东坡陶瓷像;在碑廊,细品了东坡书法《阳羡帖》《楚颂帖》;在庭院,观看了“东坡田”石,东坡古井等物品。在讲堂,上了一节《苏东坡与钱世雄》的文史课。钱氏是“苏门”君子团体中最忠实的弟子,北宋常州第一“苏迷”。老师简说了钱氏三件景苏大事:帮助晚年陷入困境的苏东坡来到常州居住;常州唯一在场的“坡仙之终”的目击者与见证人;保存、出版、流传了苏东坡的三本重要蜀学遗书-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与东坡论语说。大家感到受益匪浅。有诗友吟诗道:“入坐东坡似蜀堂,学生意气又飞扬。安然静听颜师讲,自若舒张故屋望。景仰瞻依书院里,凝神伫思泮池旁。布衣钱世雄忠信,百姓从来爱善良。”
看点之五:苏东坡常州后裔的独门绝活-东坡美食之一素食东坡肉。甲辰寿苏会上,苏东坡常州后裔拿出了老苏家的独门绝活-素食东坡肉。初看,误以为是荤菜,尤其是三分之一的肥肉,亮晶晶,白生生,闻一闻,满鼻皆香,入口尽酥。大家赞不绝口。据老苏家介绍,已申报非遗项目。老苏已有非遗传承师的证书,有了知识产权,了不起!
(文史语言系 颜正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