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陪闺蜜来常老大舞蹈系学习中国舞。虽然曾跳过其他双人舞,但这次想学习单人舞,譬如现代舞,民族民间舞等,为以后的老年生活寻找喜欢且合适的环境。本想从最基础开始,怎奈没有初级班,只能直接中级班。中国古典舞讲究“形、神、劲、律”,没有一点基础的小白,只能从形似开始,依葫芦画瓢,袅袅婷婷的古典舞没有那些扎实的基本元素,怎会跳的有韵?!
偶尔在学校舞蹈系分享的文章里看到陈朦老师教的舞蹈“梅花赋”,结合京剧戏剧元素和现代舞蹈的动态,充分诠释了京歌的精髓,通过展现梅花的柔美与坚毅,传达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类舞蹈我喜欢。一节体验课,我终于来到陈朦老师的23603高级班。
我跟陈朦老师学习的第一支舞蹈是“渔光曲”,身着绿色旗袍的陈老师仿佛置身于烟波浩渺的湖面,以细腻的肢体动作,如波浪般起伏,时而轻盈飘逸,时而沉稳有力,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坚韧。每一个转身、每一次抬手、每一步踏足,都仿佛在诉说着渔村少女内心的丰富情感与生活智慧,在表达内心的坚韧与独立,以及面对生活挑战时的从容与自信。
渔光曲,老师用了一些芭蕾元素,展示了深厚的舞蹈功底。同学们虽然跳不到位,但丝毫不影响大家美美的沉浸其中。
渔光曲结课考试,同学们美美的三五成群,老师中间领跳,师生同框,以视频的形式,让大家更直观的对比学习。
渔光曲结束后,陈朦老师教大家胶州秧歌,这是有难度的舞蹈。对于大家第一次学习的舞蹈,老师用三节课时间先教“在希望的田野上”,其间包含了胶州秧歌的基本元素,循序渐进,然后再开始教授经典曲目“沂蒙山小调”。
陈朦老师课堂节奏紧凑井然,热身、舞韵、基本功、温故教新,每堂课都须还旧课再教新。新课教完,二排一组跟跳练习,老师在台上一遍遍领。休息片刻,二排一组开始过堂,当场检验学习情况,这时也是老师观察大家难点错点的时候,后面会重点讲解这些。遇到教转身动作时,老师会先在讲台教几遍,然后一溜小跑到最后一排教几遍,最后跑到同学中间教,同学们围在四周学。一堂课下来需耗费极大的体力,记得刚开始教胶州秧歌丁字拧步,老师蹲下来纠正一个姐姐的脚型,手把手、手把脚教,很是感触,这时的陈朦老师是认真且严肃的。
每次课后拍视频,我喜欢坐在前面拍。拍分解视频时老师认真讲解,语气温柔,遇到难重点会停下来强调。接着拍新课音乐视频,情绪瞬间融入曲中,这时候我虽然拿着手机,但只被她的眼神形态所吸引,仿入无人之境。每一个眼神,每一点情绪转换,我都能感受到此刻的含义。时而含情脉脉饱含温情,转而稍带娇羞,时而眉头微皱又无限关切,时而坚韧自信......
每次拍完,老师就像女孩儿一样朝我们一笑,轻跃着跑开。有时会冲我们一乐,说跳错了。我哪里还会去看什么手势脚步,我完全沉浸在老师丰富的情感演绎里了,这时的陈朦老师是灵动且俏皮的。
秋季班即将结束,陈朦老师教了三支成品舞,老师付出了辛劳,学生们收获满满。
优秀的、优美的、有内涵的曲目经过岁月的沉淀才会一代代传成经典。经典的,才是有生命力的,不是昙花一现,才值得学习。经典永流传,音乐声起,满载着那个年代种种美好,也是我这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所欣赏的。
老师倾情教,同学们热烈学,老年大学的同学们内心充满朝气,脸上洋溢着对美好的追求,如此甚好。
愿陈朦老师永远引领大家在经典的曲目里舞出自己的芳华。
(舞蹈系 赵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