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枫叶红了、银杏叶黄了的初冬时节,我们特色游学班去大运河城市淮安、台儿庄、徐州游学。
2024年11月27日,太阳刚从地平线升起、朝霞绚烂,我们一行22人乘着舒适干净的蓝色大巴向淮安出发了。一路上范媛老师给我们讲解漕运与淮安,淮安与大运河的关系。
在范媛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中,我们不知不觉中到了“淮水东南第一州”——淮安,并游览淮安府署。淮安府署是明清时期淮安地区的行政中心,它作为地方官员处理地方事务和调解民事纠纷的场所,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我们在府署不仅看到了明清淮安地方官府的办公和居住场所,还了解了中国古代建筑蕴藏的美好寓意:马上封侯、肥水不流外(挡财石)、门当户对等等。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淮安漕运博物馆。淮安被誉为“漕运之都”。淮安位于大运河的关键节点,南北水上运输的枢纽。自大运河开凿以来,这里就是漕运的重要城市和商贸中心,成为南北文化、技术、风俗交流交融的桥梁。淮安漕运博物馆是一座专门介绍中国漕运文化及其相关历史的博物馆,馆内展示了大量与漕运相关的文物、模型、图片和历史资料。同时,我们通过多媒体互动,更直观地了解漕运的历史渊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第二天,初冬的阳光洒在身上,温暖且惬意,我们朝着历史文化名城台儿庄出发啦!在大巴上,吴元成同学一展歌喉,一首《小白杨》赢得了满座喝彩。在欢声笑语中,三小时的车程轻松愉快。临近中午,我们入住了穆拉酒店。酒店物联网和机器人的存在,让我们感受到了高科技的便利。“小度小度,开灯!” 灯亮了,“小度小度, 开空调!”空调开了,“我要两瓶矿泉水”机器人就会前来送水……真方便呐!
午休之后,我们参观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发生在1938年3月至5月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再次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我们通过聆听纪念馆导游的讲解,观看多媒体、文物(包括军用器械、战斗用品、文献资料)、图片和模型,深入地了解了台儿庄战役的历史背景、战斗经过和重要人物,看到中国军队不怕牺牲,勇于抗日的英雄事迹,心中不由自主地产生敬意,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力量。我们要倍加珍惜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生活,更要为创造美好生活尽到自己的责任。
入夜,台儿庄古城的灯火辉煌。曾被乾隆皇帝赐为“天下第一庄”的台儿庄古城是镶嵌在京杭大运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2014年,凭借3公里古运河河道(月河段)、11座古码头、960米的古驳岸和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点,台儿庄古城入选为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及第46项世界遗产。城内15公里水街水巷与大运河相通,拥有十大主题街区、40座文化展馆、218栋精品院落、1088座单体建筑,被誉为“运河文化的活化石”、“中国民居建筑博物馆”。2013年被CNN评为“中国最美水乡之一”。
我们徜徉在古城灯的海洋里,中国红、金黄、翠绿、白玉……色彩斑斓,目不暇接,大家情不自禁地举起手机不停地拍摄着各种各样的画面。我们还有幸观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打铁花,1500℃的铁水通过艺人们的巧手在夜空中绽放出绚丽的火花。“太美了!太美了!”大家不由自主地大声呼叫着。
第三天,阳光依旧灿烂。我们游览了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的徐州窑湾古镇。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获得了最美运河十景之第二名,镇内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一些同学还兴致勃勃地逛了农贸市场,体会当地的“烟火气”。有的拎着红萝卜、小青菜,有的拎着大白菜、芹菜,有的拎着馓子、豇豆干……一个个满载而归。
经过了三天的相处,我们游学班的同学由不熟悉到熟识,打开了话匣子聊个不停,回常的路上谈笑风生,平平安安地回到了家。
(文史语言系 徐群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