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美好,如同一幅画,丰富多彩,如诗如歌,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生命的韵律与和谐。在音乐的浩瀚宇宙中,每一首歌都是心灵的低语,是对世界、生活、对自我无尽的诠释。19日上午,声乐21404班的全体师生以及学校的开放周前来听课的学员们,欢聚在充满温馨的教室里,当我们将“问”融入歌声,连接着内心与外界,将每一个疑问都化作动人的音乐旋律,直击心灵。
9点徐晨钰老师正式开始上课,首先是徐晨钰老师带着同学们进行发声、打嘟等常规练习,弹奏着钢琴练声曲练习五个元音字母:“a、e、、o、u”的正确发音方法和三连音的练唱。在美妙的练声曲之后,徐晨钰老师带着同学们,一遍又一遍地用元音“u”视唱曲谱。
萧友梅的“问”创作于1922年,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作品通过一系列问句,全曲采用简练的文字,以舒缓的慢板和含蓄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徐老师讲述完,并耐心细致的教唱歌曲:“问”。
徐老师请同学们坐着、站着复习几遍试唱后,立即给同学们分好还课汇报小组。同学们通过从陌生到熟练的练声后,歌曲“问”之歌拉开了声乐课还课的序幕。
徐老师话音刚刚落下,第一组的十一位男同学,自告奋勇走上讲台,各个精神抖擞手持歌谱,在徐晨钰老师的钢琴伴奏中,唱起了歌曲。如:“你知道你是谁?”“你知道华年如水?”......同学们气息的平稳、流畅和运用,唱出了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山河破碎站起来,承负起天下兴亡的责任。
紧接着,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第二组的十六名女同学手拿歌谱文件夹,大步走上讲台,伴随着“问”的伴奏,把歌曲推向高潮。
第三组走上讲台的是十六名女同学。在徐老师的钢琴伴奏中,她们通过理解歌曲中悲伤、无奈等基调的变化来推动情绪的递增,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演唱了歌曲“问”中,如:“垂!垂!垂!对!对!对!脆!脆!脆!”同学们注意气息的控制平稳、以流畅的旋律,用强、弱的声音,唱出了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
小组还课一组接着一组。徐老师对每一组的演唱都给予点评,对共性的问题,如:“唱三连音时,气息要稳。以气息拉长,注意气息的强弱变化,还可以通过咬字来突出语气的强弱变化。对“在唱结尾的‘脆’一字时,还要掌握好气息的运用,气连声断,耐人寻味”等技巧上提出进一步要求,目的在于引导大家在正确稳定的声音状态下进行练唱。在课堂的接近尾声时,同学们站起来,再一次深情演唱歌曲“问”。
每一首歌曲,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一次情感的共鸣,记录着我们的生活也引领着我们思考。在未来的日子里,愿同学们都能继续用歌声去探寻疑惑,让音乐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它的力量去温暖人心,去照亮前进的道路。让音乐成为同学们心中最温暖的光!(声乐戏曲系 种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