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展示、交流>>学员风采>>文章内容
跟着老师学《谏逐客书》
发布时间:2024-11-25    点击:    来源:原创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老师边诵读、边讲解,深入浅出、鞭辟入里;同学们眼神、手指同时沿着课本字行移动,只字不漏、细心揣摩。这是文史语言系的“大学语文”课堂,学富五车的李秋新老师正在教授秦代李斯的《谏逐客书》。

  老师如数家珍,从文章的背景、内容、结构、语法、时代效果、后世评介娓娓讲来:当时秦王室贵族抓住郑国修渠的间谍性质,建议驱逐客居秦地的人。作者原楚国人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因此写下这说理之文,秦王采纳,取消了逐客令,并重用李斯。此文千古传诵。

  文章一开头就提出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开门见山、鲜明直截,并引起读者追问,逐客错在哪里?李斯怎样说服秦王?这种议论文开头影响千年,直到今日高考。

  然后摆出事实,李斯举出大量确凿的客卿有功于秦史实,一口气从穆、孝、惠文、昭襄时代的由余、百里奚、商鞅、张仪、范睢等,他们推动秦国变革图强、开疆拓土。在周密、透彻的正面说理后,再宕开一笔,以假设的口吻,从反面进行推理:“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秦无疆大,客何负于秦哉?”

  接下来李斯意犹未尽,大开大阖中笔锋一转,由回顾历史而写到眼前现实,从秦王所用的“昆山玉、随侯珠、和氏璧、夜光珠、太阿剑、纤离马、翠凤旗、灵鼍鼓”,反问:“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悦之,何也?”更就“犀象之器、郑卫之女、骏良骥騠、江南金锡、西蜀丹青”再假设推论,揭露矛盾,有力地阐明“必出于秦然后可”的弊病。

  行文所列,意义和境界叠进,但读来不觉其烦。语气跌宕、色彩斑斓、文意淋漓尽致,至此,似乎可以搁笔了,然李斯却再以音乐设喻,衍出秦王“不问可否、不论曲直”地逐客,提升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如强弩穿甲、劲势未已。

  经层层论述,逐客不利于秦统一的道理得到充分说明,逐客牵涉到用人标准,归纳其错误是致国困危。全文首尾呼应、条理清楚、章法谨严,秦王逐客之举,本应“郑国事件”而生,但作者未就事论事,而是从秦统一六国的战略高度去看问题。通过援引史实、取譬眼前、说古道今、论人议物,深刻地阐明了逐客的错误和危害,尽显“高处立论、阔处行文”。

  李老师在讲解课文同时,还传授文言文知识、汉字演变、议论文结构和修辞技巧。如多用谦敬副词表示感悟真挚、态度恭谦;实词多、虚词少,多用短句排比、对偶,使琅琅上口、一气呵成……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收获匪浅。

  (文史语言系 蒋为民)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