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老年大学器乐教学的殿堂里,有这么一位二胡老师,以自己独特的教学风采、卓越的专业水平和精湛的琴艺技能,暖心守护并鼓励引领着老年同学这个特殊群体迈入二胡的奇妙世界,恰似一颗闪闪发光的璀璨星辰,指引着大家在学琴的道路上一路前行,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尊重和敬佩,她,就是美丽大方、善解人意、热心敬业的青年教师范舒之老师。
提起范老师那可真是没得说,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满脸笑容、热情大方;对待老年同学尊重有加、犹如亲人;教学态度兢兢业业、耐心细致。从她的言行举止中能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良好传承,她是老年同学接受中华文明和民族文化再教育的传播使者和沟通桥梁,通过日常教学中的点滴细微之处深深地打动、感染和影响着每一位同学,因此,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小范老师”。
一、平易近人 尊老爱老
初见范老师就被她的热情亲切、落落大方所吸引,面对老年同学她十分尊重和理解,总是叔叔长、阿姨短地与同学们亲切交流,从不因年龄悬殊而存在隔阂和距离,尤其是对同学们五花八门的提问都能不厌其烦地予以详细解答;对于高龄同学更是倾注了关爱,帮助他们克服一切困难,尽力成为老年同学学琴路上的引路人和好帮手。
开学第一天,她就对全班同学进行了摸底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按照年龄、视力、听力的实际情况编排座位表,尽可能照顾到高龄及不方便的同学都能坐到前排,使他们上课不受影响,能够看得见、听得清,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我们班有位李平同学,因视力减退影响学习,范老师不仅将其座位调整靠前,还每次将上课资料提前发给她,由其放大抄写到可以看清为止,一直坚持到目前,从没有耽误过李平同学一堂课的学习。真正践行了与老年同学结为学艺路上的“忘年交”的诺言。
二、技艺精湛 弦上华章
上课后我们才知道,常州老年大学为我们配备的老师居然都是科班专业出身、技艺如此出众的年轻有为的教学人才,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大大改变了我们对老年大学的固有认知。
听了范老师对二胡的介绍,尤其是欣赏了范老师的演奏示范,同学们一下子就被她的专业水平和琴技所震撼并折服,聆听她的演奏,宛如一场听觉的盛宴,每个音符都饱满而富有情感,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空气中跳跃、舞动。她的指法娴熟而灵动,无论是快速的换把、复杂的指法组合,还是细腻的揉弦、滑音,她都能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
在演奏激昂的曲目时,她的弓法强劲有力,仿佛能穿透时空,将乐曲中的豪情与壮志展现得一览无遗;而在演绎抒情的旋律时,她的弓法又变得轻揉细腻,如同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将情感丝丝缕缕地融入音符之中,触动着人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同学们的情绪随着她的演奏不知不觉中被调动着,时而开心欢乐、时而悲愤忧伤……,令人印象深刻、久久难以忘怀,大家都十分敬佩,学琴兴趣也瞬时变得浓厚起来。
三、因材施教 方法得当
范老师的教学工作跨度大、任务重,面对年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较难统一的学员们,她却展现出了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耐心。她深知把控大多数与兼顾小部分相平衡的重要性,总是想方设法、有针对性地实施因材施教,制定出最适合各类学员的针对性强的教学计划,将整体与特殊、同步与灵活更好地相融合,开放务实,成效明显。
尤其是对于我们零基础初学的学员班,她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一)搭配人员、合理分组,按年龄构成将中、高岭同学合理搭配分组,使得各组人员构成大体相近,便于同学之间相互结对、沟通交流、互相帮助,实现同步提高;(二)狠抓基础、养成习惯,从最基础的持弓、按弦姿势教起,尤其对高龄老年同学更是一次次反复示范、讲解,耐心地纠正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让学员在起步阶段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三)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简单易懂的语言、图示、手势等,她将复杂的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员,重点抓住唱曲谱、节拍节奏和基本功练习等要点进行融为贯通,尽可能让同学们能比较轻松地理解和较快掌握。(四)检查落实、巩固成效,为了掌握学员学习进度及成效,她坚持采用按组或按座位表轮流点名进行还课演奏,使学员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家的课堂演奏也由开始的情绪紧张到逐步放松直至慢慢地开始适应,逐渐树立起敢于展示的信心;同时通过点评作业,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员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演奏技能。(五)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抓住中间主体,关注部份苗子,照顾拉后少数。集中主要精力解决大部分同学的学习进度与成效;挖掘部份进度较快同学的学习潜力,在完成老师正常学习进度及作业的基础上,鼓励尝试先行自学,遇到难点再与老师沟通,上课统一解答,加快学习的进度;尽力照顾未及时跟上的同学,采用个别辅导,单独布置练习等方式追赶进度。从而使得班级教学安排有张有弛、方法得当、循序渐进。(六)交流汇演、激发热情,组织班级开展学期末的交流汇演,自愿报名、全员参与,既检验了学习成果、提高了学员的琴技水平,又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还激发了大家对二胡的热爱和兴趣。(七)知琴懂琴、培养情感,通过讲述二胡的历
史文化、分享经典的演奏视频等方式,让同学们感受到二胡演奏的魅力和博大精深。并逐渐对二胡这门艺术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在范老师的悉心教学指导下,同学们的琴技正不断取得进步。
四、音乐素养 底蕴深厚
范老师在音乐上善于不断学习研究、沉淀积累。她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每天用于学习、练琴的时间累计长达4~5个小时,一直在不断提高积累、不断超越自我。因此,她不仅在二胡演奏技巧上造诣深厚,在音乐素养方面也有着令人钦佩的积累和底蕴。同学们知道后,对照自己都纷纷自叹不如、感到了学习上的差距,许多同学表示今后要向范老师学习,除了认真上课外,平时要多挤时间学习乐理知识,多练琴,学好琴,无愧于老师的辛勤付出。
此外,她对各种音乐风格还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无论是传统的古典音乐、民间音乐,还是现代的流行音乐、跨界音乐,她都能信手拈来,将其融入到教学和演奏中。这使得她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演奏风格独具特色。
范老师还注重培养同学们的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引导同学更多地理解乐曲背后的情感故事和深刻内涵,从而在演奏时能够更好地诠释作品。
五、人格魅力 影响深远
除了专业上的卓越,范老师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地影响着每个学员。她总是充满热情和活力,对待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每一堂课都精心准备,从不敷衍了事;检查作业一丝不苟,亲力亲为;重点示范全力以赴,掏心掏肺。有时,在课堂上,针对大家的共性问题,为了让后面的同学也能看得清楚,范老师不计师尊形象,就地站起、脚踩板凳进行反复演示,直至大家都看清楚弄明白为止;解答问题更是耐心细致、不厌其烦,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询问:还有哪里不懂?一定要同学们弄懂了才放心。这些点点滴滴既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和关怀,也潜移默化深深地影响着同学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大家自觉地以范老师为榜样,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范老师用自己对音乐的执着和热爱感染着大家。她告诉同学们,音乐是一种表达自我、传递情感的方式,只有用心去感受、用灵魂去演奏,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她的言传身教,让同学们明白了学习音乐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门技能,更是为了追求一种精神境界和人生价值。在班级交流汇演中范老师更是精心选择曲目,特意通过即兴演奏一曲《光明行》,来寓意同学们的学琴前路一片光明,鼓励大家只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则必将老有所获、不负年华。
这就是我们的“小范老师”,在她的指导引领下,同学们在二胡的学习道路上不断前行、收获满满,不仅学到了一门器乐技能,更是在生活中收获了音乐带来的美好和快乐。范老师也以她的风采和专业水平收获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和赞赏,大家以“范老师的学生”而感到自豪,范老师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同学们心目中的楷模和引路人。
为了二胡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为了老年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兴旺,范老师坚守讲台奋力践行,不断地贡献着自己应尽的力量,这颗璀璨的星辰正熠熠生辉地闪耀在常州老年大学音乐教学的殿堂之上……
正是有范老师这样一批批的优秀人才队伍的不断涌现,才使得常州老年大学——这个老年同志再教育平台是如此的不同凡响,在群星的映衬下星光灿烂、长盛不衰!
(器乐系 23302二胡班 吴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