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展示、交流>>学员习作>>文章内容
论语到底讲的啥?
分享 《学而篇》之第2章
发布时间:2024-11-17    点击:    来源:原创

  我们知道,《论语》是分篇的,每篇有若干章。有些章就是一句、或几句话,所以叫章句。前面学习了《学而篇》的第1章。从中我们一起分享了提升个人修为的方法,就是“学”。那么,跟着孔子“学”些什么呢?今天我来分享一下笫2章内容。

  第2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姓有,名若,字子有,鲁国人,小孔子43岁,孔子晚年收授的学生。在《论语》里出现不多,但话都很有分量。这句话,是有子说的,并不是孔子说的。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是说,做人啊,如果孝顺长辈,友爱弟兄,这样的人还冒犯长辈上司,那太少太少了。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不好冒犯长辈上司,这样的人却好作乱,这是没有的事儿。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看出来了,孔子的“修身”基础之学,首要讲的是“孝悌”,反对的是“犯上”、“作乱”。

  并且认为,只要做到了孝悌,那么犯上和作乱,就会避免。

  这并不能说明有子的观察有偏差,要知道在他生活的春秋时期是宗法社会,无论家臣、国君还是天子,远远近近都带有血亲关系,政治上的造反往往也可以视为家族中的不孝。所以,在有子的认知里,“孝悌”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保障。

  那怎样才能成“君子”呢?“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说要想成为君子必须致力于根本性的品行,根本立住了,为人、处世、从政的大原则自然就确立了。大方向就把握住了。这叫“本立而道生”。

  那么,什么是根本性的品行呢?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就是求“仁”的根本啊。就是通过孝悌,来追求“仁”。

  而孝悌,是一切的根本。

  这里出现了“仁”。

  仁,在这里,是孔子学说的专用术语。

  代表的是孔子理解的、追求的人类社会中人和人之间、人和组织之间、组织和组织之间的一种和谐而良好的关系。

  一个人,就不需要“仁”。如果世界上就你自己一个人,你修身不修身,其实是无所谓的。

  但是,一旦出现了另一个人,两个人就出现了关系怎么处的问题了。

  所以,这个“仁”字,就是“二人”。

  孔子并没有直接地、具体地给“仁”下定义,但是,《论语》里,孔子是用举例、举反例的方式,来说明什么行为是仁、什么行为不是仁,也能够让大家了解仁的意思。

  有子这句话讲了孔子教学内容的一个根本内容,那么还有哪些内容呢?下次再分享!

  (文史语言系 郭小华)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