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精神是繁琐工序中的那一抹不变的执着,是平凡中的非凡追求。姜超老师就是以匠心铸造精品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今天10月22日(周二)下午2:00–3:30我们学习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渴望遇见你》。乍一听,也许你会以为是一首爱情歌曲,其实不然。
创作背景:这首歌的词作者王新建是一位具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曲作者夏士康是深圳原创音乐界的基层文艺工作者,创作多部获奖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每一个音符和歌词中,试图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渴望和期待。通过这首歌传达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姜超老师在教唱歌曲《我渴望遇见你》之前,示范演唱,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这首歌曲的魅力,同学们被姜老师富有磁性的男高音深深吸引住了,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姜超老师是如何以匠心铸造精品的呢?他采用了行之有效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
首先是从理论上复习唱歌时必须有三腔:鼻咽腔、口腔、胸腔。要做到三腔合一。
第一、姜老师着重讲解了胸腔。许多人误以为是胸,其实不完全是胸。胸腔出来的声音一定有咽腔。
怎样把声音发到胸上来?气息下沉,打开喉咙,放下喉结,咽腔就有了,咽部就通了。胸和咽腔的配合,发出牛一样的声音。
第二、声音怎样送出去?腰腹部的力量+嘴巴和胸的力量。
第三、声音怎样才能明亮?嘴和鼻腔(头腔)的配合。
接着,姜老师着重讲解实践方面。
第一、好声音是嘴和胸产生的。姜老师用学习美声20年的功力听同学们练声,他那灵敏的听力,指出同学们前三个音嘴用多了;男同学声音缺亮,缺少嘴和鼻子的配合。
第二、无论你用什么方法,总归都有缺陷。没有一个方法是绝对完美的。三腔合一,就是给你找平衡;对于每一个喇叭的使用,要用到平衡。
第三、要把练声的方法带到歌词中去。
声音三要素:洪亮、浑厚、送远。
在姜老师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指导下,同学们集体演唱歌曲《我渴望遇见你》,一遍比一遍好!特别是作者描写自然景色的歌词“遇见山中清甜的泉”、“遇见雪后温暖的光”、“遇见夜空中浩瀚星河”、“遇见大海上灯塔闪烁”,姜老师要求大家更讲究方法和细节,要把对党、对祖国和亲人的真挚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姜老师给同学们的演唱打分,80分、90分......。当同学们第三遍演唱冲刺100分时,姜老师却告诫我们,“艺术永远没有完美的!”
姜老师以匠心铸就精品,敬业成就非凡。我们为有这么优秀的青年教师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声乐戏曲系 23409 潘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