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承载着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变迁,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常州博物馆我会常去,武进博物馆稍远,未曾去过。
金秋十月,金风送爽,张浩典老师带领我们游学武进博物馆。据资料,武进的名称源于三国时期。三国嘉禾三年(234年),吴大帝孙权诏复丹徒为武进,取以武而进之意。于是武进诞生了。
穿过广场,经过河流,巍峨壮观的武进博物馆就耸立在眼前。这是一个展示武进历史文化和江南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它的建筑设计巧妙地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既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又展现了时代的风貌。步入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武进博物馆,就像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环视大厅,满墙的壁画是关于武进的历史传说。从远古开始的武进就此开篇。武进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历史文物,如马家浜到崧泽文化时期的灰陶罐、灰陶壶,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琮、玉璧,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青铜壶等等,都是不容错过的展品。在这里,让人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璀璨。
游学武进博物馆,如同漫步在历史的长河。那些静默的展品,它们不是冰冷的石头、陶土或金属,它们在与我们进行着无声的交流。新石器时代良诸文化的玉器和石器是那个时代的重要遗物。尤其是十一节兽面纹大玉琮,雕刻精美,是良诸文化的代表性玉器,可见先民们的精湛技艺和审美观念。
张老师向大家讲述那时的烧窑。场景复原,原来古代武进地区的先民是这样工作与生活的。张老师告诉我们,这些名称为“豆”的器皿,是古代人民最早用于盛放黍稷,后演变为专门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的器物。精致的展品琳琅满目,每一件都值得细细品味。春秋时淹城遗址中的原始瓷鼎,春秋的青铜箭与青铜矛。从远古走过一个个风云变幻的朝代,生活用品及生产工具由简陋到精致,无一不反映我们的先人聪慧勤劳和勇敢。你看,连展品唾盂也能这么漂亮。北宋年间的影青瓜棱瓷执壶。其主要用途是盛酒。那时还没发现玻璃,无法制作玻璃镜,于是造型各异的铜镜应运而生。横山桥出土的明代镶金襟素绢短袖夹衫的。凝视一件件珍贵的展品,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春秋淹城展厅是武进博物馆的特色展厅之一,展品以淹城出土的原始青瓷器、印纹硬陶器、青铜器、独木舟为亮点,展示吴地文化特色。淹城,似乎从来就是一个谜。在史籍中,也只留下只字片语,让人充满想像和神往。真实的淹城是什么样的?张老师不止一次在课堂上讲述。上世纪三十年代起,考古学者开始了对淹城遗址的探索与揭秘。八十多年来,历史的尘埃在一代代考古者手中慢慢拂去,淹城的轮廓逐渐清晰,三城三河的画卷渐次展开,一个凄美的神话故事也同时流传于民间。淹城遗址独木舟是馆内特色藏品,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发现时间最早、最为完善的独木舟之一,且有“天下第一舟”的美誉。千年以前,先民在奋力凿木建造独木舟的情景呈现在我们眼前,工程浩大啊。因为有三城三河,所以独木舟是古代先民们必要的交通工具。这是再现制作陶瓷器的全过程,我们的先民聪明勤劳勇敢。每一件展品都会让人震撼,无论是细腻的雕刻还是绚丽的彩绘,我们都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 博物馆展出的文物涵盖了从几十万年前的古菱齿象牙化石到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玉器,以及商周至明清时期的玉器、陶器、瓷器、青铜器、铁器和金银饰品等。其中,良渚文化的11节人面纹玉琮、玉带钩、独木舟和原始青瓷鼎被视为镇馆之宝。
武进博物馆是一座收藏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宝库,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只有尊重并传承文化遗产,才能让我们的文化之树常青。满怀敬畏离开武进博物馆,回眸珍贵的件件文物,亦是在回望历史,同时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
(文史语言系 钱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