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大运河,一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常州老年大学金秋开学之时,9月2日是19402美声高级班第一课,我们班的任课老师、戏曲声乐系主任徐晨钰老师,选择了给我们教唱大型民族歌剧《运河谣》的主题曲—《运河谣》。
《运河谣》是2012年,国家大剧院推出的首部原创民族歌剧,通过剧中人物在运河上跌宕起伏的命运,展现了运河见证的悲欢离合、善恶生死、义薄云天。歌剧吸取了戏曲、民歌、民俗等中国文化精华,呈现出民族歌剧所特有的艺术质感和艺术魅力。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堪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人工奇迹,开凿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大运河始于春秋时代的邗沟,通南北千里,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组成,绵延3200余公里,是世界上流经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运河。今天,徐晨钰老师教同学们学唱《运河谣》,带领同学们感受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因“运”而生、因“运”而兴,了解流传千载的文化和文明发展的壮丽篇章。
徐老师为了让经过暑假休息的同学们,重新拾起歌唱状态,从打开口腔,活动歌唱肌群到五个元音的练唱,如何让声音保持在腔体,如何练习气息和运用气息,又对如何做好开唱第一句的气息准备,都做了反复讲解和示范,直到听着、看着同学们做正确、唱正确为止!当把歌谱唱熟练后,为了不让装歌词时,歌唱位置出现偏移,用”a”和”u”唱谱和歌词,然后唱歌词时,就显得顺畅而稳定。
对歌词中的平舌翘舌音,逐字练习,歌唱时的咬字更是重点,所谓“字正腔圆”,即字不正腔不圆。徐老师教唱咬字时,会把咬字的技巧,分解到最细教给同学们,每到这时,同学们都无不感慨地说:“我们徐老师的教学专业、细致、耐心,真是:不是私教胜过私教啊”!徐老师又非常有心的找出歌剧《运河谣》的剧照和歌剧演出的链接,让同学们课余观看欣赏,增加对歌曲的情感理解,让演唱时更加声情并茂。
经过徐老师的精心授课,同学们 的认真学唱,到了还课的当天,同学们都早早的来到了教室,由朱萍班长带领着大家练唱,唱着唱着……我的同桌王燕文感慨的说:“我从小生活在运河边,几十年来还是第一次如此认真的了解古运河的故事,第一次唱《运河谣》,每次练唱都让我激动、让我感慨!”我和前后的同学听了,都表示有着同样的感慨和共鸣。
还课以组为单位有序上台,和着徐老师那节奏脉动、流畅婉转的钢琴伴奏,每位同学的音准节奏都那么准确,那么认真投入,而同学们的歌声都是那么柔和清亮,悦耳动听。特别是班里男生组的还课演唱,除了音准节奏的正确,声音洪亮浑厚,更是音韵悠扬,余音绕梁。
歌唱流传千载《运河谣》,让同学们加深了对家乡古运河历史的了解,更激发了对大运河的感情,进一步提高了对歌唱的技巧方法,同时感受到运用声乐歌唱,渲染对这已经流传千载运河的热爱!用歌声歌颂传唱中国大运河的文化韵味和精神文明!
(声乐戏曲系 19402美声高级班 邵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