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的老师身体抱恙需要休息,于是来了位新老师,他是江苏理工文学院的李秋新教授。说起李教授我并不陌生,我和他有一课之缘。2019年老年大学与江苏理工学院合作开班“常州地方名人文化”,这也是文史语言系课程设置改革的新探索。课程由江理工文学院负责编撰教材,由14位教授和博士轮流授课,介绍从古到今常州的名人,季札,萧统,苏轼,赵元任,陈烺,胡滢等。李秋新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老师,记得他给我们讲课的内容是”中国近代独具特色的戏剧作家——常州戏曲家陈烺”,陈烺,清光绪年间著名戏曲作家,他的作品内容丰富,取材广泛,题材普通,接地气,现实性强,戏曲效果显著,作品有《海雪吟》、《蜀锦记》、《梅吉缘》等等,通过李教授生动的讲述,我们了解了陈烺跌宕起伏的一生,让我们更多的知道了我们的家乡常州真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好地方。
随着魏主任和董老师走进《大学语文》教室,一眼看到李教授已经在讲台上了,走上前向李教授问好“您好李老师,我上过您的课,常州地方名人文化”,李教授微笑“对对,是的是的。”
在后排找个座位坐下。李教授开始上课了,今天开始讲先秦文学的诗经,在讲诗经前,简略的介绍了一下上古神话,上古文化起源于史前时期,那时人们还没有文字,只能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将神话故事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故事逐渐丰富和完美,并被后人不断整理,出现了很多版本,比如《淮南子》、《山海经》等等,这些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哲学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后,李教授引出诗经,诗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当时,周朝的采诗官每年都会到民间采集歌谣,这些歌谣反映了百姓的生活状况,采诗官会将这些歌谣献给周天子,作为了解民情的依据。后来,孔子也特别重视诗经,他精选了300多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诗三百》,孔子在《论语》中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民间歌谣,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些歌谣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雅”诗朝廷的心声,分大雅和小雅,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些都是朝廷贵族的诗歌。“颂”则是宗庙祭祀时用的歌舞曲,如“周颂”“鲁颂”等。李教又讲到诗经的文学表现手法有三种,“赋、比、兴”,“赋”就是直接陈述事物,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直接描述了一幅关雎鸟在水边嬉戏的画面。“比”是比喻,就是用类似的事物来比喻想要表达的事物,比喻“手如柔夷,肤如凝脂”,用柔软的茅草来比喻女子的手,用油脂来比喻女子的皮肤。“兴”是先言他物,然后引出诗人想要表达的事物,比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用芦苇引出思念之情……一堂课很快就结束了。与李教授道别,走出教室,李教授的讲课余音缭绕,在我心中激起层层浪花,回味无穷。
(文史语言系 范仲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