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展示、交流>>系科动态>>文章内容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记掐丝珐琅画在老年大学开枝散叶
发布时间:2024-07-11    点击:    来源:原创

  掐丝珐琅,正式名称为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也被称为嵌珐琅,因其常使用蓝色珐琅釉料制作而得名景泰蓝。 当今的珐琅画在传统的基础上调整了材质和烧制程序,把这门技术引入了寻常百姓家,也得以让这门古老的技艺传承并发扬。据了解,类似的传统工艺课在全省老年大学的教学中是独一无二的。

  瞧,校领导和书画系老师正引导着全省观摩队来到我校掐丝珐琅展区,人群一步入教室就发出了一阵阵惊叹,他们驻足在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前把玩欣赏,爱不释手。 最为吸引眼球的就是周老师制作的一副大尺寸唐卡,其画面的复杂和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还有并列一旁庄严的《龙图腾》、深具功底的《九色鹿》和传统题材的立体葫芦等作品也是得到参观者的一致赞美,传统与创新不断冲击着他们的神经。同学们的作品也是脑路大开,其中代表作有学员徐志卓的做旧还原《敦煌佛像图》、毛娟英根据自己书画作品的《梅兰竹菊》、《骏马图》和书法作品等、张玉美的《青绿山水》瓷质茶盘,以及老班长刘云涛的生动活泼的《十二生肖图》,作品或传统或动漫各具特色,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最闪亮的一个片区就是我市掐丝珐琅传承人汪齐放的文玩作品,有色彩绚丽的戒指、发卡、胸针、手链等系列产品,也有她多年来制作的书签、茶盘等实用器,她把掐丝珐琅玩活了,每样都闪闪发光,令人爱不释手,啧啧称奇。此时,静静的教室,默默埋头的师生,所有的言语都交给了作品,那是凝聚了师生们的辛勤汗水和对艺术的理解和诠释,真是各美其美!

  要教掐丝珐琅,教师不仅要掏心肺教,手把手做,更要加班加点赶课件、搞创作。要学掐丝珐琅,就要吃得起苦,熬得起夜,一年下来,手磨破了,指甲秃了,眼熬红了,但是回头一看,作品也颇具规模,令人欣慰不已。题材丰富多样,有“年年有余”、“龙凤呈祥”等年画系列和“花鸟鱼虫”、“吉祥佛手”等传统画系列,也有老师创作的《四大美女》、《八仙过海》、《红楼十二金钗》等系列,在周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全班同学共同完成了全班代表作品《故宫九龙壁》,画面由九幅画组成,既各自成图,又汇聚成一个整体,九条龙栩栩如生,美美与共!这幅巨制作为传统工艺被送往校外游展,好评如潮,正所谓龙腾云翔艳阳高照,献瑞呈祥护佑中华。

  通过一年的教学相长,学员们如海绵般吸纳着知识,更与积淀了几十年的学识阅历与之碰撞出火花,他们的妙思往往让老师眼前一亮,让同学深受启发。课堂成为大家激烈讨论交流的园地,上课成为了启发、成长、反哺的学习享受,传帮教蔚然成风。班长汪齐放作为传承人热心帮助同学解决课内课外难题,老大哥刘云涛不厌其烦帮助同学准备画板,倪荷秀、吴祥仙等每一位同学都在默默地为班级付出,不求回报。我们沉浸在欢快的氛围中,忘记了辛苦,忘记了烦恼。在完成老师的作业之外,同学们还自我创作,有些作品已推向市场,试水初见成效,其中刘云涛的作品《熊猫(一家亲)》被网上拍卖,程明珊制作的挂件和竹制茶盘套装进行助学义卖,支援贫困师生,为社会发挥光和热。珐琅画蕴含着的东方美形成一股中国风徐徐吹起,汪齐放、徐志卓和程明珊的作品被传到了美、法、德、丹麦等国家,小制作大作为,前景可期。

  在学校的关注、宣传和支持下,周煜人老师辛勤耕耘结出了累累硕果。6月,在学校书画系学联会主席高静精心组办、陆益老师莅临指导的“青果巷百代过客”掐丝珐琅成果推广活动上,周老师现场演示了掐丝珐琅画的制作全过程,指导新生当场作画。席间历届学员齐聚一堂,向社会各界展示了他们的代表作,吸引了大批粉丝加入其中。掐丝珐琅画作为我校的一张特色名片已在全省老年大学届打响。

  (书画系学员  汪齐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