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展示、交流>>学员风采>>文章内容
勤耕耘,今夏有小获
黄梅戏22410班公开课侧记
发布时间:2024-06-20    点击:    来源:原创

  6月14日,声乐戏曲系黄梅戏22410班公开课开始了。这是我班自开班以来第一次以公开课的形式亮相,也检验2年多来,这个新引进戏种的教学成果,同时也为促进教学经验的互相借鉴,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系部杨海霞老师以及刘志萍、董兰、蒋文英等几位戏曲资深教师共同参与了本次公开课活动。

  常州老年大学为满足学员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追求,在黄梅戏课程开班前,积极筹备,邀请到了从小在安徽黄梅戏剧团成长出道的王晓敏老师担任黄梅戏课程教学。王老师专业功底扎实,教学手段丰富多样,深受学员们的喜爱。

  在本次公开课上,王老师首先简单概述了黄梅戏的来源和发展。黄梅戏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黄梅戏源于黄梅调,起源于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地区,运用安庆方言来演唱,在安徽安庆及周边地区得到发扬光大,特别是广大中老年朋友耳熟能详的《天仙配》,极大地提升了黄梅戏的地位,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遗名录。

  紧接着,为检验教学成果,王晓敏老师随堂播放伴奏,让同学们随机演唱。随着熟悉的旋律,同学们准确、精神饱满的演唱了《到底人间欢乐多》、《空守云房》、《春潮涌》、《海滩别》、《谁料皇榜中状元》等经典唱段。当唱到《谁料皇榜中状元》时,听课的几位老师也即兴跟着唱起来,将这次教研活动推向高潮。在同学们的演唱过程中,王晓敏老师也用形体表演引导大家参与互动。紧接着,王老师将上节课的《钟声催归》《天宫岁月》一些经典唱段做了深层次的讲解,同学们跟随老师认真学习和揣摩每句唱词,细心体会。老师用心教,学员也认真学。

  这次公开课活动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黄梅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瑰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看到大家对这次公开课的认可,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会让更多的学员感受到黄梅戏的艺术魅力,将黄梅戏发扬光大。

  (声乐戏曲系 黄梅戏22410班 刘霞)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