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堂”这个名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多重含义,主要与道教和民间信仰相关。其核心概念通常围绕着“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这三位神祇在道教中被认为是主宰天地水三界的神灵,负责赐福、赦罪、解厄,分别对应于道教中的上元节(正月十五,天官赐福)、中元节(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和下元节(十月十五,水官解厄)。因此,“三官堂”可以指:道教宫观:专用于祭祀或供奉三官大帝的道教寺庙或殿堂,信徒们在这里进行祈福、忏悔等宗教活动,希望得到三官神灵的保佑。地名:在中国各地,也可能存在以“三官堂”为名的地方,如村庄、街道、市场等,这些地方名称往往与当地历史上存在或曾经存在的三官庙有关。文化象征:在更广泛的文化意义上,“三官堂”也可以象征着平衡和谐,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自然界的崇拜以及对天、地、人和谐共生理念的追求。张浩典老师作为常州地方文化研究的知名专家,经常组织学员进行实地游学,结合教学内容,深入探讨常州的地方历史与文化遗产。横林青司塘三官堂,青司塘义井作为江苏省的不可移动文物。在上游学课活动中,张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历史背景:他会讲述青司塘义井的历史起源,包括建造年代、建造目的及其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比如是否与当地的居民生活、灌溉系统或特定历史事件有关。解释这口古井在当地民俗、文化传统中的地位,以及它如何成为反映古代社会生活和水利用技术的一个窗口。讨论青司塘义井作为不可移动文物的价值,保护现状,以及现代社会对其保护所采取的措施和面临的挑战。引导学员现场观察古井的结构特点,周边环境,可能还会讲述一些与之相关的地方传说或历史故事,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感。青司塘义井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青司塘村53 号南。古井置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为青石质圆井,井栏圈外径0.8 米,内径0.6米,外壁刻有“ 康熙甲申年仲义井 一念置”。2011年1月6日,青司塘义井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特征 ,井圈周身有数道磨痕,井水清澈,仍可使用。集公众力量建造方便社会的公用设施之举可称之为“义”,古有义井、义桥、义庄、义学等。义井,即供公众汲用之井,多与慈善或宗教有关,井旁一般有碑像记载其人其事。据传青司塘义井所在地原为三官堂旧址,义井为三官堂附属建筑。三官堂,是道教祭祀天、地、水三官元君的场所。三元君又称“三官大帝”、“三元大帝”、“三官帝君”,是道教最早供奉的神灵,有“天官赐福、水官解厄、地官赦罪”之说。修道之人若想成仙,无不经过三官大帝保举,人间众生只要信奉三官大帝,便可消灾解难、永保平安。现三官堂已不存,仅有清光绪《武进阳湖县志》中载有“三官堂,在横林镇”数语,义井出处实据已不可考。但井圈外壁刻写 “一念置”句中的“一念”应为置井人法号,为义井是三官堂附建提供了佐证。位于横林的青司塘义井有明确的纪年和题记,对常州地区清代的社会生活及公共文化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横林青司塘三官堂,青司塘义井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青司塘村53号南。古井置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为青石质圆井,井栏圈外径0.8米,内径0.6米,外壁刻有“康熙甲申年仲义井 一念置”。
在张浩典老师的引领解说下,学员们通过游学,对常州的人文历史,古迹遗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丰富了晚年的生活。
(文史语言系 薛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