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老年大学不到一年,感觉在古文阅读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早前读了蒲松龄的《偷桃》,十分顺畅。心喜之余,就写了这篇小杂文。
读《偷桃》,忆偷桃。
又到了桃子成熟的季节,前几天得了一盒阳山密桃,吃起来甘甜如饴,清凉可口。由此想起早前读过的蒲松龄的《偷桃》。
一老头儿说:八哥儿,长官们说了,你去摘个桃子来,会重重赏你,到时候我给你买几亩地,娶个漂亮媳妇儿,你就再也不用跟着我辛辛苦苦地跑码头了。孙子埋怨道:爷爷,你只怕又是喝多了,尽说些糊涂话。天寒地冻的,我到哪儿去摘桃子?老头神秘地儿说:你别嚷,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里不是有很多吗?孙子说:那也在天上,难道有梯子,我能一步步爬上去吗?老头儿说:有,你看着。
接着,老头儿拿出一卷绳子,理出绳头,朝天上一扔,绳子就像挂在了天上,还慢慢的朝上升。绳子快升完了,老头儿向下坠了坠,好像挂得很结实。老头儿说:八哥儿呀,爷爷老了,腿脚不灵活了,你就替爷爷走一趟吧!
八哥儿拉着绳子,脚蹬手攀,不一会儿就爬到云端,看不见了。
一会儿,一个碗大的桃子掉下来,老头儿捡起来,献给长官们传看。长官们正啧啧称奇,忽然,绳子落下了。老头儿大惊失色:完了,一定是被神仙发现了。
果然,一支手臂掉到台上,接着,腿,脚躯干,纷纷落下来。老头儿一样样的捡起来,放进箱子里。
老头儿向台下作揖行礼,说道:长官们叫我变个桃子,这时节,我只有叫孙子到天上去偷,不幸被神仙发现了。我就这么一个孙子,请各位长官赏点盘缠,我好把孙子带回去,向他爹妈作个交待。
众人又惊恐,又自责,又同情,银子像下雨一样落到台上。老头儿一一收了,走到箱子前,拍一下箱盖,说道:八哥儿,长官们打了重赏,还不出来谢赏。八哥蹦了出来,活蹦乱跳的作揖谢赏。
这是蒲松龄老先生根据山东春演,写成的《偷桃》。既惊险,又刺激,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小时候的我们,也是经常“表演”“偷桃”的。二伢子是个近视眼,远一点的东西就看不清。别看他眼睛不行,可有着天大的胆子。老陈家的桃子,又大又甜,他每年都要去偷几回。
这天他约了我,蹑手蹑脚地来到老陈家的园田边。他把园壁子扒个豁口,一边钻过去,一边说:“看着点人”。我答应一声,也准备钻过去,却突然看见老陈从后门出来,进了厕所里。我吓得不敢吱声,赶紧躲进了后面的干沟里。
二伢子是老手,爬上树,骑在树杈上,直奔主题。摘一个,咬两口,扔掉。再摘,再咬,再扔。吃的差不多了,又摘几个,装进口袋里,接着就往树下溜。老陈早已守在树下,二伢子把他当成了我,一边溜一边问:有人没有?老陈连人带树,一把将他抱住,接着他的话应答道:有人!二伢子省过神来,吓得大喊:放我下来。老陈说:你还没吃饱,吃饱了再下来!
我已藏进了苞谷林中,远远的看着,心提到了嗓子眼,吓出一身冷汗来!
本以为二伢子完了,我也要跟着倒霉。
但二伢子很快就被放出来了,他告诉我,老陈并没有为难他,只是跟他说:想吃桃子就告诉他,他拿竿子给他打,不要把他的园壁子弄坏了。再说,树那么高,要是摔下来,摔个残手跛脚怎么办?
我们是在干沟里会合的。二伢子分给我几个桃子,我们一边有滋有味的吃着,一边回忆刚才惊险的一幕。我模仿二伢子的声音问道:有人没有?二伢子学着老陈的腔调:有人。然后一起快乐的大笑。
不知蒲老先生小时候有没有过“偷桃”,但他若能穿越回来,看到这样的“偷桃”,听到这样的笑声,还不知笔下会生出怎样的风采!
(文史语言系 龚运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