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歌曲不仅记录了时代的边迁,更是承载了人们的情感记忆。美声中级21404班同学们在学唱《梅娘曲》歌曲中,被其深情的旋律和真挚的歌词,感受到经典中的情感力量。
准9点开始上课,每次课上徐晨钰老师都会站着带领同学们进行呼吸、打嘟、元音等常规的发声练习,接着带着同学们练唱哼鸣、跳音、视唱等练声曲。并且会在半个小时左右练声中,一遍又一遍地教我们如何掌握正确的练习气息与共鸣的方法等。
《梅娘曲》不仅是一首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更是一个情感故事。歌曲创作于1934年,选自田汉的话剧《回春之曲》,由聂耳作曲。歌曲中的每一个音符都仿佛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在聆听中感受到梅娘的坚韧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徐晨钰老师分析完歌曲背后所蕴含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开始教唱《梅娘曲》曲谱和朗诵歌词。
徐晨钰老师说,这首歌曲旋律变化不大,但是,要把这首看似简单的歌曲唱好并不容易。课上,教同学们通过调整音色、掌握节奏和运用气息等技巧,要将歌曲中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为了表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变化,徐晨钰老师演唱时都做了不同的处理,譬如:第一句弱起“哥哥,你别忘了我呀!”,中间有一个休止符,是情绪上的停顿,演唱的时候在休止符上换气,要声断气不断,声音与情相连。唱的时候音量不要太大情感不要太强,用轻柔的歌声描述过去美好的时光。紧接着歌词中的“你”、“我”、“窗”、“曾”等字词有特定的情感含义,需要有所强调。
第二段歌词开始是第一段的重复。仍然是深情的呼唤,但是,语气处理要稍微强些,在叙述后再一次呼唤,情感力度要加强,音量、语气也更强。潜台词是说:哥哥,你怎么了,你连我都不认识了?你再看看我呀......“梅娘继续讲述“你曾做在红河旁,我们祖宗流血的地方,送我们的勇士还乡......”歌词仍然是回忆,表达了梅娘的决心。演唱时要表达出勇敢、坚决。最后,“我不能和你同来,我是那样的惆怅”表现了梅娘的遗憾、无奈的心情。
第三段“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是第三次深情的呼唤,表达了梅娘对恋人矢志不渝的真情。“但是,但是”前的两个空拍,表现出梅娘泣不成声。演唱时要在表达梅娘悲痛的感情的同时,声音要自然,咬字要清晰,要有明显的语气感,在如泣如诉中把感情逐渐推向高潮。
最后一句“但是,你不认得我了,你的可怜的梅娘。”这一句应该是表达情感的高潮,徐晨郁老师一再强调,同学们演唱时可以略带哭腔,把梅娘悲伤、无助的悲惨的境遇唱出来,达到歌曲要求的艺术效果。
另外,徐晨钰老师在演唱《梅娘曲》三段歌词的结尾乐句时,还教同学们如何运用不同的演唱处理,表现梅娘复杂情感的变化。譬如:第一个结尾句表现梅娘沉浸在幸福的回忆里。第二个结尾乐句表现梅娘痛苦的现实和梅娘心有所寄的内心惆怅。第三个结尾乐句表现梅娘控制不住自己的失望而痛苦地抽泣起来。三个不同的结尾乐句将人物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一步步地、层次分明地作了细致的刻画,注重声音控制和情感的表达。演唱这首歌时,同学们可以将歌曲中的情感力量通过自己的演唱传递出去,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歌曲所描绘场景之中。让演唱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表演,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共鸣。体会情感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在聆听中感受到深深的震撼与感动。
学唱《梅娘曲》,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演唱技巧,更加让同学们对经典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领悟到了情感与技术之间的紧密联系。只有真正理解和把握了情感与技术的关系,才能够将这首经典之作演绎得更加完美动人,而《梅娘曲》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国近现代话剧与声乐艺术的交汇点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将继续用歌声去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用心去体会,用情去演唱,让《梅娘曲》在新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声乐戏曲系 种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