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我都有天天听新闻联播的习惯。今年春节期间,在新闻联播的前后插播了“喜洋洋”的乐曲,我问老伴:“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老伴说:“这是二胡演奏的!”连续几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播放了这首既好听、又喜庆的曲子!听得我陶醉于曲中无法自拔,不由得对演奏此曲的乐器——二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脑中突然就冒出了“学二胡”的念头。事后,对自己作出的这个决定都觉得暗自好笑,主要原因:一是自己五音不全,从小就不喜欢音乐。早年在北京上小学和中学时,尽管其它课均不错,但音乐课从来未得过五分。特别是盼到初三没有音乐课了,真是轻松愉快、十分的开心。二是如今年龄已是“八零”后了,又要开始接触音乐,且学起了二胡,想想都觉得有点冲动、有点可笑,还有点担心。
但事实与我的担心恰恰相反。常州老年大学对我这个零基础的高龄学员想学二胡并没有歧视,反而是张开双臂热烈欢迎,处处充满了关爱和暖心!
首暖。在今年三月初报名当天,来学校报名的人很多挤满了报名大厅,排队登记时,正好遇到了深入一线的薛校长和负责登记的赵老师,他们听了我的想法后,帮我安排了插班,圆了我想学二胡的音乐之梦!
次暖。几天后,一直盼望上课的我终于等来了赵老师和王老师电话通知开学的好消息,我被安排在二胡初级23302班,班长韩莉同学也在第一时间联系我并告知了相关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帮我加入了班级微信群,方便我与老师、同学的联系及学业的开展与完成。
开学第一天,校门口迎接同学们的居然是校领导和执勤老师,他们的每一声问候,都使人心里暖暖的,我感觉到自己的多巴胺、血清素、内啡肽等的增加,既兴奋又开心快乐!
再暖。第一次上课,为了照顾年龄大的和视力不太好的同学,范舒之老师、王燕老师和韩莉班长又重新调整了座位,尽量将他们调到前排或靠前就座,方便听课学习。更让我暖心的是,因我是第二学期插班学员,还没有来得及购买学习教材,邻座的林同学发现后,立即用微信发给我所需教材及老师上课的内容,解决了我的学习困境。
更暖。到目前为止,本学期的二胡课程已上了六节,每次课前,范老师总是耐心、细致并微笑着给每一位学员调准琴弦。尤其是我这个零基础的的“八零”后学员,问题自然更多,可无论是范老师,还是韩班长和其他同学都是有问必答,反复示范。从二胡内外弦的安装、弓毛上松香到唱谱的不准、拉琴的错误等等。原安徽某文工团代同学给予了许多帮助;原建工局的淡定同学还将上学期的课程教学视频全部发给我,让我这个插班生能够尽快赶上大家的学习进度;学习委员张浩全同学,坚持每课负责将范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演奏示范录制视频和拍摄照片发到群里,供大家参考学习;等等、等等,举不完的事例、说不完的情分,处处充满了班集体的友谊和温暖!
我们知道,二胡是我国传统弓弦类乐器,也是最具有中国民乐韵味和特色的乐器,它始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从大家喜欢二胡,一起跟着老师学二胡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点点滴滴的生动事例,既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良好表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班集体的充分体现。正如庄奴作词的《小城故事》中所唱的:“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
总之,常州老年大学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器乐系 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