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展示、交流>>学员风采>>文章内容
我的读书故事
发布时间:2024-05-14    点击:    来源:原创

  一、为教育读书

  我是一位数学教师,教过中小学数学。要想教好数学这门课必须多读书。首先要读懂课本(教科书),即钻研教材。要把握住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发掘出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还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特点。然后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方法。但仅靠读课本还不够,还需要读一些数学教学方面的理论书籍,提高理论素养。美籍匈牙利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把解数学题的思维过程归纳成一张表格,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钟善基教授主编的《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中学数学卷》,其中“教学实录”把我带进了特级教师课堂。聆听名家上课,我被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吸引,这些课成为自己改进课堂教学的示范课。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刘国钧职教中心任教,学习了钟启泉教授主编的《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一书,给我对职教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经过“读书——实践——总结”,我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如:《任选课程:各得其所》、《职业学校试办综合高中的实践与思考》等,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

  二、为嗜好读书

  中国是诗的国度。于丹说:“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小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在我的书柜里,古今诗歌类书籍占很大空间。仅毛主席诗词就有五六个版本(包括“文革”时的“手抄本”)。读诗多了,又读了王力的《诗词格律》,有时候也会写一些“打油诗”。后来借到一本《近体诗写作十二讲》,如获至宝,读后深受启发,改进了后来写的诗。如:《七律 致友人》。那位友人请书法老师书写,裱好后一直挂在客厅里。

  名人传记、回忆录,是我阅读的另一个方向。《朴槿惠的一生》让我看到了一位韩国女政治家艰难困苦、不屈不挠的从政经历。她脸上曾被砍过一刀,缝了二十几针!她不结婚,没有孩子,她说,她把一切都献给了韩国。《倪征燠传》记述了法界巨擘倪征燠在1946年东京国际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时的精彩“反诘”。他通晓国际法,机智、沉稳,舌战倭魔,终于把七名罪恶累累的战犯送上绞刑架,伸张了正义。我抄录下那段精彩的辩论,时时欣赏。

  读名人回忆录就好像与名人对话。李肇星著《说不尽的外交——我的快乐记忆》里,有一段关于读书的对话,幽默而诙谐。2011年基辛格《论中国》中文版出版。基辛格说:“Mr.李,这本书的作者并不伟大,但你要是能看完它,一定会成为伟大的读者。”李肇星答:“我恐怕难以从头到尾读完,但会仔细阅读我关注的部分,争取当半个或四分之一个“伟大的读者”。”这位“伟大的作者”听了很高兴,说他也是忙里偷闲,有选择地读书。

  三、为写作读书

  我退休后想写回忆录,读到了贾英华著《怎样写好人物传记》一书,觉得很有帮助。真正促使我动笔的是读了《阎明复回忆录》。他的书启发我,平凡的教学人生也能以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生动细腻打动读者。“读书——启发——写作”,我写了《我的故乡苏锡常》——一个教师的人生故事。读过该书的同事、亲友都说很好。

  在常州瞿秋白纪念馆,有一整面黑色大理石墙上,镌刻着梁衡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成为镇馆之宝。他以独特的视角,精辟的分析,理性的思考评价瞿秋白的一生,超越了常州瞿秋白研究会几年的研究成果,成为用散文写我党早期领导人生平的最权威的版本,学界誉为“理性散文”,被收入中学语文教科书。

  我读了梁衡的许多散文,了解作者文学创作的历程和写作心得。他的散文,谈人,形神兼备、亲切感人;写事,视野开阔、气势磅礴;论理,鞭辟入里、自成一家。读他的文章是一种享受,美的享受,而且在不知不觉中给你写作方法,教你写出好文章来。2021年我发表了散文《苏锡常:从进士之乡到院士之乡》,后来杨老师告诉我,他看到网上有人引用该文内容。

  读书使人充实,写作使人精确。

  (文史语言系 王福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常州市老年教育发展中心(常州老年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健身路9号 电话:0519-86809150,0519-86809170 传真:0519-8680917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